近年来,达州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项目审批效率革命和政务服务创新,真正实现了“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持续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有力助推了法治政府建设。
“放”上下功夫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我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形成212项“一件事一次办”和202项“零材料提交”事项目录(2022年版),实现207项事项“一证一照办”,26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由乡镇直接受理办理;精简各类办事环节424个,减少申请材料924份,缩短办理总时限1944个工作日。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办事流程标准化、审批服务规范化、审批过程精细化改革,大力推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即办率、全程网办率、一次性办结率分别为73.68%、93.06%、98.9%,位居全省前列。深化镇村便民服务“三化”改革,2021年成功召开全省镇村“三化”建设现场会。2021年政务服务工作获得全省一等奖。
持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制定并公开48项市级部门项目审批(审查)事项效率清单,将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3个阶段共18项事项审批时间压缩为54个工作日,较国家要求的120个工作日办结提速50%以上。
深化“川渝通办”改革,印发《万达开政务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运行机制》,统一编制印发《万达开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办事指南》,推进三地政务服务清单共享、标准共建、结果共认。2021年,达州市作为四川省唯一地级市在川渝联合举办的“川渝通办”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作经验介绍。
“管”上强规范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监管创新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厘清审批和行业部门责任,确保审管有序衔接。
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各项要求,进驻率达100%。严格实行“一门一窗一网”,切实解决收件不受理等问题。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互联网+监管”事项和单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绑定,严格实施处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和信用修复工作。2022年制定抽查计划163个,抽取市场主体3131户。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出台《关于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实行容错纠错的指导意见》,督促30个市级部门建立健全了包容审慎“四张清单”,并对外公布。
同时,全面梳理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强制、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四张清单”,最大限度给予商事主体宽松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共办理适用包容审慎案件62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书记信箱12345热线办理质效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的通知》,将热线办理质效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与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829258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议满意率99.97%。
“服”上见实效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方式创新
我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方式创新,企业注销实现当日办结,企业开办4个工作小时内完成,免费赠送首套印章和税控设备,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
推进“掌上办”,完善“通达办”APP,实现300余项便民服务类高频事项掌上可查可办,202项事项“零材料”网上提交。制定出台《万达开毗邻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项目区内“零跑路”事项清单》,实现109个事项“全程网办”。创建全省“川渝通办”示范窗口,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跨省(川渝)通办”窗口均能实现代收代办、免费邮寄、协同联办。推广使用“天府通办”“渝快办”及“通达办”APP等线上平台受理办理异地业务,办理各类跨省事项20969件。
2022年11月,达州市、开江县和大竹县分获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窗口和优秀案例表彰,并作为优质窗口代表在全省大会作经验交流发言。开江、大竹两地全面实行项目审批审查,全面推行“业主对接代办员、代办员对接窗口”模式,有效破解项目审批互为前置、重复提交材料、审批耗时过长等问题,提供代办服务686件(次)、开展“五联合”服务553次。(闫军 曾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