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铁四普铁”铁路网、“一横四纵”高速网、“三横五纵”国省干线网,以及100%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100%建制村通4.5米以上等级公路。
对于处在川渝结合部,荔枝古道上的达川人民来说,路,曾是他们的骄傲——
但路,也曾是长期环绕在达川人民心中的一大难题:高速的“任督二脉”没有完全打通,高质量的国省干线网络没有完全形成,通村、组“毛细血管”通行能力较弱、作用效能发展不明显。
近年来达川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部署,锚定“交通强区”目标,精心擘画全区交通建设奋战图,通过奋力建设“两高铁四普铁”铁路网、“一横四纵”高速网、“三横五纵”国省干线网和东南部“网格”、西部“环状”公路网,推动形成立体、多维、开放综合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打通“任督二脉”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隆冬时节,石桥镇冯家庙村机械轰鸣,一幢幢处于镇广高速施工范围的房屋正按计划拆除。
“预计月底前就能完成所有的房屋征拆工作。”石桥镇党委书记王兴勇说,镇广高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通道项目之一,北连陕西、南接重庆,镇广高速达州段主线全长72.9千米,其中达川区段17.6千米,“不仅起点在我们石桥镇,还将设立石桥互通收费站,高速的建设将给我们未来发展带来特别大的利好。”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达川区围绕全市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宏伟目标,将高速公路建设作为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大局的“头号工程”抓紧抓实,在不断加大争取更多高速建设项目过境的同时,积极协同推进镇广高速、绕西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加速构建形成“一横四纵”高速骨架网,打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两个项目自启动征拆工作以来,已完成征拆投资5.4亿元,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达川区交通局副局长曹春义介绍,随着镇广、绕西高速快速推进,再加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城宣大邻高速一旦建成通车,将有力提升达川县域经济竞争力。
建好国省干线网络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达石快速路要开工喽!”连日来,达川区西部片区乡镇的居民们都在热议这个好消息。
即将开工的达石快速起于管村镇附近,连接G542,途径管村镇(金檀)、大堰镇、赵固镇、桥湾镇、石梯镇、石桥镇,止于石桥与平昌界交界处,路线长34.272公里,其绕西连接线起于国道542达川区管村至石桥段改建工程管村金檀,止于达州绕城高速西段铁山连接线止点,主线和连接线均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达石快速建成后,不仅将补齐达川区西部片区高等级公路短板,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还将辐射带动片区12个乡镇45万群众和渠县北部4个乡镇8.8万群众的出行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达川区交通局局长蒋金谷介绍说,这是达川区加大国省骨干交通网络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国省干道是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面对融入“双城圈”、共建“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达川区聚焦“三横五纵”国省干线网络,规划建设达开快速、达石快速、G210、S202、S204等干线公路232.6公里,强力实现与外向各县区高速、快速全覆盖互联互通,串珠成链、织线成网,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辐射扩展的交通网络,有力地重塑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随着各个项目快速开工建设,达川区已同步编制西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储备重大建设项目30个,投资规模达531.5亿元。
升级“毛细血管”做好服务民生文章
交通一头系着发展,一头联着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川区累计新建和硬化农村公路1万余公里,有效破解了农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公路通行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达川区按照“布局合理、干支衔接、标准适当、经济适用”的农村公路网建设目标,全力抓好588.1公里幸福美丽乡村路建设,有序推进348公里村道公路提档升级,开工建设6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实现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由规模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提档升级的不只连通村、组的“毛细血管”,还有困扰群众的“千年难题”。
达川境内蜿蜒百里的巴河,不仅是沿线人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了困难。
为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达川区规划建设了桥湾、道迁、道让、渡市、虎让、洛车六座渡改公路桥,使巴河沿岸数十万居民迎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随着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区级城乡共配中心、乡镇运输综合服务站等“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也应运而生,昔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货畅秦巴、物通四海、誉达八方”。交通建设不仅直接惠及每一位群众,还为达川区铺就了一条条高质量发展的通达之路。(桂丹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