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达川区大树镇明星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场景。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区,达川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力贯彻落实省、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部署,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小田改为大田
为耕地“强筋健骨”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一个“田”字,虽然只有简单的三横三竖,却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近日,记者在大树镇明星村看到,数台挖掘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分组作业,机器的轰鸣声在广袤的田野间此起彼伏。施工人员正抢抓秋收后的“黄金时期”,对农田进行“小改大”平整、整形,以及对田埂进行修整、硬化等,为来年粮食作物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据明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李虹伟介绍,明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1万余亩,10月初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田地平整及田形调整,下一步将进行排灌渠道和道路建设,预计12月底前将完成主体工程。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田地平整及田形调整后,原先高低不平的“小田”变成了平整成片的“大田”,机器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沟渠也修到了田地边,灌溉也很方便,既省时又省力,他们种菜种粮的效益会比以前好得多。
据达川区土肥站副站长唐正运介绍,他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耕地保护,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排灌渠系等方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耕地“强筋健骨”,确保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推动全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川东地区粮食产业新高地。
基础设施完备
促进粮食产能提升
重整田畴织锦绣,乡村振兴增活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既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能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动力。
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大树镇五岭村等地的村民都已尝到了甜头,村里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块平整、集中连片、渠网配套、路网纵横……小春时节,一块块水田像镜面似的平整,一片片稻田秧苗翠绿、迎风摇曳;金秋时节,在广袤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掀起一层层金色的稻浪,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无论是栽秧还是收割,村民们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收获季节,随着收割机一阵“轰隆隆”地开过,稻田里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装满稻谷的收割机开到田埂边,干净的谷粒通过出粮口自动装进了运粮车。
据了解,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达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让“粮田”变“良田”,逐步完备农村基础设施,促进粮食产能全面提升,切实提升农业效益,增强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达川区正以南岳、大树、万家三个乡镇的农田为基础,连片打造“南大万”10万亩现代粮油园区,为达川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以来,达川区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的建设目标,突出流域化、灌区化、产业化整体布局,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8.73万亩。截至目前,达川区今年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剩余部分将在年内陆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