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城市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繁华热闹的步行街和广场尽显新城的时尚、大气;
回望后河彼岸,老城区接连换新,民居从“忧居”转变到“宜居”,街巷从“城市之根”成为“城市之光”。
10年来,万源城区像一轴不断铺展的美丽画卷,围绕做好“规模拓展、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三篇文章,同步推进河西新区升级、东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城市空间逐步拓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颜值越来越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老城更新升级群众幸福“加码”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万源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以不改变建设格局为前提,对局部进行修缮、完善,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风貌。
位于古东关街道裕丰社区铧头嘴巷的熊家院子改造项目,是万源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亮点之一。2021年6月15日,熊家院子改造项目启动当天,在此居住了38年的居民陈维松在自家门前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巷道内高高低低的墙壁上布满了厚重的青苔,剥落的墙面露出大片砖石。经过数个月的改造,熊家院子的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今年3月28日,陈维松在同样的位置,再次拍摄了一张照片。新照片里,白墙黑瓦取代了原先的破壁颓垣,民居外墙也统一打造成了仿古风格,雅致装饰点缀其间。“这次改造变化非常大,拿我们的亲身感受来说,出行更加方便了,环境更加漂亮了,住在这里非常舒服。”包括陈维松在内的居民们无不为改造带来的喜人变化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开启了居民的幸福生活,背街小巷的升级迭代则翻开了城市建设的新篇。万源老城区的另一边,曾经的烧烤巷摇身一变,成为“太平记忆”民国风情街。随着指示牌走进“太平记忆”主街道,八台云海、龙潭映月、花萼雪原、烟霞古韵等万源十景镶嵌在青石板路上,让人不觉陷入了对万源十景的回味。主街道两旁分立的“就业苑”“清馨明院”和各类店铺,则把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完美融为一体。每到夜幕降临,悬挂在街道上方的纸灯笼和油纸伞在灯光的点缀下格外迷人,有力提升了城市魅力。
城市建设有质感,人民生活有温度。熊家院子、太平记忆只是万源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角。自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以来,万源市共计改造房屋总套数16588套、总面积2062290平方米。此外,《万源市城镇老旧小区专项改造规划》显示,通过全面摸底排查万源市城镇老旧小区的基础数据,2021至2025年万源市将改造67个城镇老旧小区,涉及16611户居民。
通过不断推进老城区更新升级和转变开发建设方式,“精美”正逐渐成为万源的建设底色,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幸福宜居家园的印记正在逐渐显现。
新城拔节生长展现动人画卷
“万源城区过去几年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作为对城市建设最敏感的一群人,万源某房产中介公司职员杨任对万源城区的发展建设感触颇深。2014年,杨任刚刚踏入这个行业时,手中待售的房屋大多位于老城区,且建成时间较早,多为步梯房,建筑质量综合评价一般。如今,杨任在朋友圈发布的待售房屋中,大部分来自未来城市、现代城、翡翠江畔等高端小区,主要分布在秦川大道沿线、河西片区新建区、东区新建区,多为新建小高层住宅和商业门市。“近几年,万源城市面貌变化特别大,城区不断向东南、西北两个方向延伸,新修建的道路也非常宽阔。”
日新月异的河西新区、东区,是万源城区近年来发展的重心。
2020年秋季,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正式开启万源职业教育新篇章。位于东区的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区,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上千名学子在这里开启新的学习生活。该校的投用,不仅解决了东区学子就近入学的问题,更缓解了东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窘境,有力推动了东区进一步发展壮大。
坐落于河西新区体育路的全民健身中心,是近年来万源城区人气最旺的“打卡地”之一。内设体育馆、健身馆、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等多个场馆,到此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
“围绕‘一主一副’(即万源主城区、白沙城市副中心),拓展城市空间,实施主城‘东进北延中提升’。”在推进城市“提品”工作中,万源市委、市政府指明了下一步发展路径。教育、卫生、物流、金融等城市功能将加紧向白沙转移;全面建成罗家湾、东区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火车站片区、快活坪整体开发,完成陶瓷厂片区、市政府周边改建改造工程;建成城市立体停车场、城区综合管廊;升级打造红军公园、大巴山茶文化公园,建成天马山运动公园、青沟腊梅公园。
回望2012年,万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仅为7.23平方公里;环顾2022年,万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经突破13平方公里。十年弹指一挥间,不断成长的万源城区突破了重重大山构筑的藩篱,一座集生态、产业、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万源城正在强势崛起。(冯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