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蓬勃。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发展成为促进县城因地制宜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县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数字化改造,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
在县城数字化建设的机遇里,每一座县城都在努力寻找符合地方特点的发展方向。其中,作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排头兵”的大竹县,依托华为云多年来深耕区域数字化技术,正在全面改变着城市运行模式和理念,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大竹模式”。
起点——当“华为云”遇上“西部百强县”
10月19日,走进大竹·华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一张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清楚显示着民生服务、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综合研判、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全城各领域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台前开展日常运维。“这是大竹县的‘智慧大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逐步完成后,我们将能够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事件预警、调度指挥及实时研判预警。”
要完成“智慧县城”的构建,大竹县离不开华为云的底座支撑。
以“数”聚能,近年来,数字经济正成为大竹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依托大竹经开区、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众联智能终端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大竹县聚力打造为手机智能终端产业链配套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大数据“首位产业”,工业企业对数字赋能的需求日益增强。
着眼构筑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大竹县规划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希望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壮大实体支撑,抢抓“数字中国”发展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大竹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前往多家企业了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情况,最终选定了华为云。
2019年,华为与大竹县签订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12月,双方举行智慧城市合作签约仪式,合作迈上了新台阶;2021年9月,华为大竹云计算数据中心云平台正式上线。
如今,以华为大竹云计算数据中心为基础,大竹县已成功打造智慧城管平台、视频共享云平台、时空地理信息平台、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五大平台,创造了新型县域智慧城市的示范样板。在华为云的推动下,大竹县提升了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数字赋能工业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改变——
在细微处见证城市服务提升
城市噪音、井盖丢失、卫生环境……以前,因城市管理采取人工巡检、城市运行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等因素,存在反馈解决滞后、处理协调耗时等情况,影响市民生活。
2021年,大竹县依托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赋能城市管理,构建了“智慧城管平台”,开通了线上渠道,搭建起一座城市管理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并有机整合各类官方终端,升级打造“数字城管APP”,开启了移动处置新模式,建设了智慧执法系统,推进规范化城市管理办案执法。
“对市民而言,‘智慧城管平台’上线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反映问题更加方便,群众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度提高了。”大竹县城管委负责人说,“对城市管理部门而言,‘智慧城管平台’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问题处理流程的优化。”
据了解,按照华为云的建设理念,大竹县在铺开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能力,增强了城市的管理服务水平。
“在之前,因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情况反映后,会出现‘不知找谁’的情况。现在,通过大竹智慧城管平台的数据普查,我们全面梳理了大竹城市概况,完成城区各类设施的确权和入库,明确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并分配了相应的编码,相关问题被反映后,即可直接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反馈到相对应的部门,并要求限时处理,形成管理闭环。”城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化赋能政府管理服务,不仅减少了推诿、多头管理现象,也为政务管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大竹县迈向云上政务时代奠定了基础。
华为云为大竹带来的不止是“智慧城管平台”,目前,“智慧停车系统”也在大竹县各地运行起来,此外,大气检测数据、水流断面检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等都已汇总在云平台上,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基于华为城市云底座,大竹县还加速推进Welink办公应用普及,为部门单位各类线上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覆盖范围已超过50个单位。
“在华为云的支持下,2021年3月,大竹成功跻身全省10个四川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之一。”大竹云海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文告诉记者,“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将大竹县的城市服务通过数字触角延伸至市民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大竹县城市治理和管理服务水平。
未来——
建强数字赋能重要平台
在大竹县,华为专门成立了一个长期驻扎的10人技术团队,负责云计算中心的运行、运维、日常保障、业务拓展等,数据中心负责人陈勇就是该团队的一员。
“我们的服务器目前已能提供2000T的云资源支持。”据陈勇介绍,当前,重点工作是大竹县各部门的数据搬迁上云,这是为明年即将在大竹推广的“川政通”政务软件做准备。
依托技术团队的支持,大竹县将在明年开展对全县范围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畅通各部门的信息分享渠道。
除了对大竹县政务工作的优化,华为云还为大竹各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人力紧缺、资源协调不均衡等问题,华为云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让企业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数据流转起来,优化生产链,有效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华为云相关负责人说,云服务器已经搭建好,企业只需要通过租用服务器就能实现信息化生产。
目前,通过搭建企业云平台,大竹县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完善重点企业智能管理、质量追溯等信息化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百余家企业实现上云管理。
对于跟华为的合作,云海公司总经理张成文还有一些新的看法。
“华为云除了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发挥其庞大生态链的延伸作用,将大竹本地企业的产品引入华为生态链中,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张成文说,“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大竹县也可以依托华为生态链,将相关企业招引至本地,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十年,大竹县智慧城市建设如何进行?华为云用“云原生”为大竹县谋划了“云时代”的“新蓝图”。
“‘云原生’的技术承载着集约、高效、可靠用云的新理念,能帮助政府信息化工作实现资源使用到管理的集约与高效,兼具应用的敏捷与弹性需求,实现全周期的可视管理,也能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据华为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大竹将向“云原生”的云平台建设方向升级,提升服务体验和治理效能。(兰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