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达川区粮食生产再传捷报——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335公斤,全区的再生稻喜获丰收,总产预计达672万公斤。
晚秋时节,走进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放眼望去,碧蓝的天空与金色的稻田交相辉映,稻浪起伏,一派金黄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今年的再生稻长得好,稻谷颗粒比较饱满,专家测产后就可以开始收割了,亩产有望达到700斤。”当天下午,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产量进行实割实测。
农业技术专家共选取了3个测产田块样,经现场收割、脱粒、晾晒、称重测定,3个田块样测产结果分别为亩产366.49公斤、322.18公斤、316.24公斤,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达335公斤,实现了大旱之年再生稻的高产丰收。
据农业技术专家介绍,达川区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省农业大区,一直把扛稳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生产实现“三稳”目标作为政治责任。
今年,达川区共种植水稻41.6万亩,其中,优质稻38万亩,优质率达90%以上,总产量达21万吨。中稻收割后,全区在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蓄留再生稻,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桥湾镇永睦村的再生稻在整个达州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再生稻的颗粒虽然没有中稻那么饱满,产量也较中稻低很多,但是再生稻米煮的饭更香,也更好吃。如果拿到市场上卖的话,再生稻米的价格也比一般的大米更贵。
据了解,受今年8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达川区坚持“大春损失晚秋补”的发展思想,狠抓再生稻等秋粮作物生产,在巴河、州河、明月江流域等低海拔区域共规划蓄留再生稻8.2万亩,在石梯—石桥沿线、桥湾—赵固沿线各建1000亩的再生稻高产示范片1个、百亩攻关点3个。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技术服务队8个,选派3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采取分片包乡(镇)的方式,积极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晚秋作物技术培训,印发《达川区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等相关技术资料10000余份,做到了技术服务到位。同时,积极开展抗旱保收,投入资金320万元,调集抽水设施设备2150台套,实施抽水保苗行动,通过适当施肥灌水、中耕除草等,确保了大旱之年再生稻的丰收。
据初步统计,达川区今年的再生稻有收面积约5.6万亩,平均亩产可达120公斤,可收再生稻谷共计672万公斤。(罗烽烈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