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航标灯,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更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
喜迎党的二十大,回眸这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主心骨,用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提振精气神,用精湛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正能量,用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引领新风尚,全力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起来、强起来,为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这十年,始终高扬思想旗帜,巩固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代的先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创新制度,推动理论学习规范化。我市坚持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创新出台中心组学习“述学、评学、考学”3个办法和“旁听、督导、通报、检查”四项制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坚持每月至少安排1次集体学习。召开达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座谈会、研讨会,示范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领导干部读书班,部署开展“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和“学党史、悟三新、应七问、作表率”活动,达到思想充电、党性锤炼、能力提升的目的。市委以上率下,带动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日均积分和参与度常年保持全省第一,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述学、评学、考学”措施写入中共中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在全国推广。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
创新模式,推动理论宣讲对象化。出台《达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员管理办法》,在市、县两级成立宣讲团,在乡镇(街道)组建宣讲小分队,从村(社区)选拔基层理论宣讲员,建立“团队员”三级宣讲模式,全市形成“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普通百姓”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的大格局。2018年成立“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宣讲队员走进田间地头、村舍院落、工厂车间,以顺口溜、打快板、唱歌谣、发传单的形式,把中央、省委、市委的精神传递到群众的心坎上。“这种形式好看、好听、好记,达州的未来让人觉得干起活来有奔头。”《四川达州新时代巴山挎包宣讲队将全会精神送到群众身边》被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简报第226期采编;2016年达州市委宣传部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万源市委宣传部被中宣部评选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创新机制,理论研究实践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市相继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每两年由市政府评选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年开展1次年度课题研究,同时每年结合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安排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破题指向,发布专项课题指南,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五年规划+两年评选+年度申报+专项课题”的理论研究机制,十年来,相继推出了200多篇(部)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其中,市委书记邵革军的署名文章《奋力走好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一体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红旗文稿》《人民日报》刊登。
思想的力量最深刻、最持久。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春风化雨般的理论宣讲、聚焦重点的理论研究……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巴渠大地落地生根。
奏响正面强音,激荡奋进合力。十年来,全市宣传战线自觉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华章,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描绘了奋进达州的壮美画卷。
翻开达州的“十年宣传篇”,每年都以鲜明主题主线统揽各项工作: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砥砺奋进的五年”“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脱贫”“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在中省主流媒体年均发布达州新闻稿件1200余条;《中国达州: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转载,成为中央电视台中俄友好城市系列特别策划《双城记——我眼中的最美》首批重点宣传城市。
传播能力水平突飞猛进。出台《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全市新闻媒体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移动优先,全力推进融媒体智慧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务新媒体矩阵等阵地建设。2014年,移动新闻客户端“掌上达州”“达州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2016年,“文明达州”微信公众号上线;自2014年起,“达州发布”连续8年获得四川十佳市(州)政务新媒体荣誉。2017年,新华社“现场云”全国工作会议在达州召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融合发展新方式、新途径。2018年,全省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在达州召开。2022年,宣汉县纳入全省首批“双中心”建设试点,达州传媒中心大楼即将建成投用,全市媒体功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对外形象宣传精彩纷呈。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利用媒体等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传递达州好声音举措。开展“追梦中华·乡村振兴”2019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风行走进达州、“网络大V”达州行、全国百名党报社长(总编辑)红色达州行等活动,成功举办“地方·国际——515艺术创窟艺术季开园活动”、达州首届音乐艺术周启动暨达州钢琴博物馆开馆活动、达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百台钢琴奏响新时代等系列活动,发出了达州声音。
在巴渠大地,在水墨达州,一个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群众“指尖上的服务窗口”,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共同营造出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的舆论强势。
这十年,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从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专项考评,建立健全分析研判、联席会商、动态提醒、督查通报等若干体制机制,有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示范引领,破局责任落实上的“松”。明确“责任链”、种好“责任田”。市委出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1+3”配套文件,十年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30余次,把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纳入常委会、全委会、民主生活会等重要范畴,纳入执纪监督和政治巡察重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各级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树立了榜样标杆。
探索创新,破解责任落实上的“迷”。达州市创新实施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打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最后一公里”。《达州市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从8个类别5个方面对意识形态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类打造示范点70余个,召开现场会8次,举办全市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读书班3次,专题培训班5次。《四川达州创新实施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被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宣传工作》刊载推广,并被中宣部纳入全国宣传干部培训教材。
建管并重,破除斗争态度上的“软”。全力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每年集中组织开展“固边”“清源”“护苗”“净网”“秋风”等五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网络理政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涉群众网络工作机制。达州市网络理政工作连续多年获得人民网、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网民留言办理民心汇聚单位”“网络理政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逐步转变为“最大正能量”。
这十年,始终紧抓大事要事,绘就了文化文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树立文化惠民理念,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赶上好时代的达州文艺,精品频出,欣欣向荣。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5000余件、舞台艺术作品600余个、美术作品4000余件。成功举办2017年达州市春节联欢晚会、两届达州网络春晚、七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戏剧小品获得国家级比赛优秀奖5个,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画展1个,舞蹈作品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个,《走在春天的路上》入选中宣部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大凉山上卡沙沙》亮相央视“七一”晚会。文化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画派”“巴山摄影人”等品牌打造初见成效。成立巴山作家群研究院。2014年,纪录片《红色宣汉》和歌曲《最亲最近的人》荣获四川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杨荔等编创的作品《致青春》获第9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全国第4名。2018年,渠县籍小说家李明春中篇小说《山盟》荣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长篇小说《川乡传》入选中央宣传部办公厅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外文版输出7国。院线电影《卧云》荣获第七届重庆市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奖”;电影《周永开》拍摄制作完成,即将亮相全国各大影院;电视剧《生命之火》顺利杀青。2021年,达川区安仁板凳龙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群众,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眼于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打造“巴山文艺帐篷轻骑队”,每年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演出800余场,基本实现9个县(市、区)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并荣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展演逐渐成为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文化品牌。
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加快推进,出台《达州市巴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巴文化“一轴两翼”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单,城坝遗址荣获全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建成莲湖里巴文化创意交流中心、巴文化主题展陈馆、非遗陈列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巴人历史文化馆、后照馆;城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已编制完成,正按程序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罗家坝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推进。
十年来,达州市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9个(含29个分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283个、农家书屋2067个,实现乡镇街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乡村文化振兴县级样板村镇422个、市级样板村镇93个、省级样板村镇5个。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2013年9月成立,成功举办了省、市艺术展览60余次,市民观众60余万人次。巴山文学院(达州文学馆)挂牌,515艺术创窟正式开园……带有达州特色的文化阵地建设门类更加齐全,成为达州文化软实力的鲜明注脚。
深入实施文化繁荣行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景区大幅增加,投资400余亿元建成了巴山大峡谷、八台山、龙潭河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4A级景区1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宣汉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富有成效,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2个、示范村55个和乡村民宿达标户175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1个,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巴山大峡谷带动102个贫困村9万余人脱贫致富。旅游影响力扩大,成功举办了四川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七届旅游发展大会等大型旅游节会。2017年8月,成立达州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达州文化产业旗舰企业。2022年1月20日,达州市大巴山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电影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这十年,始终强化价值引领,形成了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积极深化文明创建。市委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作大事要事抓,市委主要领导示范带头调研督导创建效果。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五大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建立常态化精细化创文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主城区“五类基础设施”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八大整治行动”和“五个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城乡面貌、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十年来,137家单位创建为四川省文明单位、10家单位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20个村(镇)创建省级文明村镇、10个村(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52所学校创建为省级文明校园、2所学校创建为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达州市以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2021年达州市入围“2021—2023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一座讲文明、有灵魂的城市正在形成。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先后成功承办2019年5月、2021年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活动和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十年来,全市累计1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4人荣登“四川好人榜”,13人获评“四川省道德模范”。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8人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建成中央、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250个,如期完成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2020年11月,承办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推进会暨乡村学校少年宫嘉年华展示活动,2022年6月,举办达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仪式。
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2020年4月成立了达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统筹、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全市现有注册志愿者91.5万名,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500余支,达州市大竹县万家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达川区翠屏街道新南社区等被表彰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十佳服务社区”。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28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奋力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汇聚磅礴力量。(王开仓 杨森 李洪宇 陈鑫园)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