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川区创新“项目撬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策划谋实一批优质项目,回引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发展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思路,突出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外引内促、多点发力,扎实推动“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该区已精心策划包装项目228个,总投资超6亿元,实现231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166个项目进入投产见效阶段,55个项目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其余项目已全部签约开工。
精心策划
231个行政村“村村有项目”
达川区坚持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推动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兴村”工程,通过“一村一项目”持续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该区组织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特点,结合全区产业规划,重点围绕“四子同兴”工程、“六大组团”布局,精心策划逐村包装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在双庙镇二东村,该村依托“五心一库现代农业园区”,引进业主流转2300余亩土地,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周边村民近500人就近务工,通过“村集体+项目业主+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为了让村民充分享受“一村一项目”带来的红利,达川区还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新模式。如:大堰镇卢岗村、铁山村、堰坝村、金黄村探索“飞地抱团”模式连片发展蔬菜产业3500余亩;万家镇双桥村依托“中华银杏谷”,大力发展“农旅+”模式;堡子镇鞍山村依托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新建烘干房,既自主烘干也来料加工,多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收;石梯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全镇范围内整治撂荒地9000余亩,种植高粱、蔬菜、油菜等近万亩,常态化吸纳本地村民20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
广泛推介
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该区积极承办全市“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项目推介会,对达川进行全方位的亮点推介,重点推介百节乌梅、米城贡米、天王牧业生猪养殖等12个项目。同时,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设立农业发展基金1.2亿元,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支持农业发展,全域推行“达川代办”,为业主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
区投促中心组织招商引资小分队,赴安徽、广东、重庆、福建等地广泛宣传推介,开辟网上招商专栏,及时发布项目信息;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深入一线,就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进行详细宣传讲解,吸引务工能人回乡就业创业。
桥湾镇组织召开返乡人员代表座谈会,对融入“巴河生态组团”发展定位、“双石”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等部署进行现场推介;
赵家镇组织各村召开党员大会,对“一村一项目”发展建言献策,两委干部带头外出招商,增加招商“新引力”;
……
今年以来,达川区依托市、区两级组织项目现场推介会和乡镇返乡农民工代表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29个,达成合作意向54个,吸引1家国有企业、1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名本地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积极参与“一村一项目”建设。
多措并举
重点发挥“头雁领航”作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达川区把人才振兴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引、育、留、用”,凝心聚“智”,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大力实施“乡愁计划”,引导有家乡情怀的乡友能人、知名人士和优秀农民工返乡干事创业。管村镇庞家村成功回引华中农大博士李洪权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生猪、鱼类养殖和青花椒等特色产业;石桥镇赖巴石村积极为返乡创业的“90后”小伙杨强搭建干事创业舞台,成立专业合作社、电商物流中心,助推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
同时,广泛发掘培育本地人才,依托农村人才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
据统计,近年来,达川区已回引培养优秀农民工4500余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6865名,高素质农民3116人,“乡村规划师”“田秀才”等300余人。通过“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盘活村级闲置资金300余万元,开发利用闲置村级资产面积约2万平方米,撬动社会资本5亿元以上,今年全区集体经济预计收入1076万元,同比增长67.9%。(罗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