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新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各类机构编制数据信息,持续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
一、系统与台账相结合。运用《达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增加<减少》通知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机构编制统计业务系统“一单两系统”三位一体的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程序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增减人员手续,对于各单位提交的上下编资料,认真核对编制、实有人数和职数,专人管理、修改,做到专人专管,不出纰漏。结合机构编制统计月报、年报工作,定期对各单位的实名制信息开展核查和查漏补缺,指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更新完善人员基本信息、职务、职级、任职时间等信息,切实提高实名制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与相关部门的数据系统横向对比,通过信息比对,确保系统指标准确,信息完整,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合力。与组织、人社部门核对实有人员信息,及时准确掌握人员任职、调动、退休等变动信息,进一步规范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用编计划合理合规。结合机构撤并设立、部门职责调整等数据,定期分析测算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及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变化情况,并将现有人员情况与上年度变化数据纵向对比,对全市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为人员调配招录、机制改革等各项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
三、日常与保障相结合。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和机构编制统计业务系统,推进日常用编管理,同时梳理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精准掌握部门拟退休、调出人数等情况,通过实时分析研判,推行“柔性”用编制度,有效降低编制空置时间,加快用编周转速度,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效率,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工作提供编制保障。以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实名制数据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作用,做到统计分析与市委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各项改革相结合,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合理发挥编制资源效用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