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4.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29.8亿元,增长50.0%;进口4.7亿元,增长140.2%。3月份的数据尤为亮眼——当月进出口达9.3亿元,超过1月和2月进出口总和。
这无疑是一份精彩的上半年外贸“成绩单”。随着我市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政策的不断落地,全市外贸“稳”的格局、“进”的态势、“优”的成色更加凸显。
“稳”的格局:74家有外贸实绩企业,信心活力俱足
从市场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4家、同比增加22家,民营企业为我市最大外贸经营主体,实现进出口30.6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88.7%。得益于秦巴无水港等重点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发力“破零”,进出口3.9亿元,占11.3%。
从出口商品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重点出口产品,“领头羊”效应发挥显著,上半年出口13.3亿元,同比增长152.9%,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4.6%;其中,服装、塑料制品、玩具产品快速增长,分别出口6.1亿元、2.9亿元、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1%、111%、78.6%。在进口商品方面,达州海关严格落实省、市“外贸进口年”相关工作措施,从优化监管流程、加快通关速度,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方面发力,加大对重点企业进口原材料、生产设备及零部件等物资进口支持力度,全面“清淤通渠”、保通保运,上半年进口达4.7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包含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在内的机电产品是我市主要进口商品,实现进口4.3亿元,占进口总值的92.2%。
“进”的态势: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外贸跑出加速度
在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外贸经济的活力与盛夏的天气一样火热。近日,在四川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马力全开,工人们正在生产一批即将发送到泰国的真空玻璃订单。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新材料为主的公司,产品主要发往美国、东盟、欧盟等国家,仅6月份公司出口额就达到了4977万元。
无独有偶,作为我市出口“潜力股”的纺织、服装产品,今年产量增大。“今年以来,我们公司特地成立了国际对外贸易部,全力开拓国际市场。”我市某纺织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助力我市轻纺服饰产品扩大外贸“朋友圈”,达州海关主动深入企业跟踪了解进出口情况,为企业开设“专员+线上”一站式服务,指导企业完成海关企业备案,提供RCEP等政策培训辅导,帮助企业综合分析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集中高效解决通关时效、产品出口、技贸措施等问题。1-6月,我市出口纺织及服装产品货值共计7.2亿元,同比增长275.9%,“达州造”纺织及服装产品遍及埃塞俄比亚、南非等99个国家和地区。
“上半年,我市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新增9.5%,美国、东盟、尼日利亚、中国香港和欧盟为我市上半年前5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5.5亿元、4.6亿元、3.4亿元、3.3亿元、2.8亿元,合计占进出口总值的58.3%,成为上半年推动我市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达州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优”的成色: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竞争新优势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向海关申请备案,无需到现场办理,结果也可以通过网上打印,非常方便。”今年,达州迪浩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通过电话咨询达州海关,很快办完企业注册登记。
“RCEP原产地证书是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钥匙’,现在海关实行智能审核,签证时长大大缩短,公司提交申请,很快就可以完成审核,省时省事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运营成本。”日前,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报关主管拿着一张原产地证书开心地说道,“有了这张证书,我们的化肥在泰国可以享受关税优待,合作商就能节约关税成本,成本降下去了,我们的市场就能进一步打开了,这就是‘纸黄金’啊!”
今年以来,围绕企业创业、办事的难点和痛点,达州海关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涉企事项“证照分离”,推行“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以进一步优流程、压时间、降成本、提效率为目标,引导企业用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落实“互联网+预约通关”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实现海关政策服务“线上问”、通关状态“线上查”、海关业务“线上办”,企业办事更高效、更省心。
1-6月,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6.53小时和1.34小时,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43份,其中RCEP原产地证书实现“零”的突破。
“虽然目前全球通胀持续,消费需求下降,生产原材料成本上升,但随着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我市香椿、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首次走出国门,纺织服装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加之达州市公用型保税仓的平稳运行,下半年,我市外贸仍将有望继续保持上扬态势。”达州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道。(江吉 余博文 刘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