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市场主体禁设问题处理结果新闻发布会。首先,向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市场主体培育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场主体禁设问题处理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相关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精神,全面落实市委“157”总体部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市场发展动能,更快建成重要的经济中心,制定了《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有五个部分内容,共二十条。
第一部分:导语。主要是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旗帜鲜明的提出我市市场主体要在2025年实现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翻的目标。
第二部分:深化全周期服务,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主要从全面放宽准入,优化开办服务,简化审批许可,畅通退出机制4个方面制定了服务政策措施。
第三部分:推行全阶梯激励,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动力。主要从引导扶持创新创业、培育“个转企”、推进“小升规”、支持“规上市”、发展总部经济5个方面整合了激励政策措施。
第四部分:汇聚全要素保障,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能力。主要从降本减负、鼓励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赋能、政策落地5个方面制定了服务保障的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优化全方位环境,营造市场主体发展氛围。主要从优化竞争环境、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和政务环境6个方面制定了营造氛围等政策措施。
《关于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各个方面拿出过硬的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激励扶持市场主体发展,体现了政府对于市场主体的重视和关心。
二、关于市场主体禁设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由于土地征收、环保、项目规划等原因,全市出现部分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禁设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对全市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禁设问题进行了清理。共清理涉及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禁设的文件内容31处,市政府决定对这31处禁设文件进行分类处置,其结果如下:
一是直接取消没有法律依据或已超过有效期限的19项禁设。二是对8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制定的规划类文件继续保留执行。三是对2项执行《达州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文件的禁设继续执行到有效期后自动取消;对2项因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而设置的行业禁设,建议由通川区人民政府和达川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或调整至城市商业规划予以规范。四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一般不得设置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禁止事项,对确需设立的,应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制定,其禁止范围四至界限清楚,期限不超过1年。
清理处置对市场主体的禁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的重要手段。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以“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为契机,以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速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净市场、护民生、促发展,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市场监管更大力量。
答记者问
问1:本次《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此次《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注重回应市场主体政策诉求,主要特色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地方保护说不,全面开放市场。规定各县级人民政府、管委会一般不得设置市场主体禁设,确须设置要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进行。
二是拿出真金白银,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从引导扶持创新创业、培育“个转企”、推进“小升规”、支持“规上市”、发展总部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层次进行科学激励。从基础要素降本减负、鼓励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数字赋能、政策落地5个要素保障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给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三是推进惠企政策“免审即享”。探索实施惠企政策“免审即享”,让政策主动找市场主体,免除市场主体了解惠企政策、申报、审批等人为环节,提高政策的公平性和兑现率。
四是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到重要地位。通过打造达州市“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达州仲裁委员会并进入实体运作,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各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免罚清单,旗帜鲜明的表彰(表扬)优秀市场主体等各项政策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问2:“十四五”市场主体发展的目标设定依据是什么,能否保证实现?
答:根据全国、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密度情况和达州市场主体现状,对比绵阳、宜宾、南充、泸州、乐山、德阳等市州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我市市场主体近几年发展趋势,经科学测算,制定了发展到2025年实现比十三五末翻一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46万的目标。本次出台实施意见提出了20条过硬的政策措施,并拿出真金白银催生壮大市场主体。接下来,我们会加强政策落实效果的督导调度和跟踪问效,推动惠企利民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切实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信心,确保实现市场预期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3:据我所知,达州是全省第一个对经营场所禁设问题进行规范的,请问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答: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居民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达州的市场主体总量密度等方面与先进发达地区及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为更好地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挖掘市场主体发展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必须选择向改革深水区进发,对一些妨碍市场主体发展的做法进行规范。
近年来由于土地征收、环保、安全、项目规划等原因,出台了一些经营场所禁设区域,这些规定存在期限不明、界限不清晰等不规范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所以市政府决定通过全面排查梳理,规范禁设,为市场主体的发展腾出空间、优化环境、帮助其能生的下,活得好,长的大。
问4:对市场主体禁设进行了全面清理废除后,会不会对正在进行的重大项目建设有影响,会不会增加拆迁成本?
答: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并不冲突,在建设规划范围内发展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建设应共生共存共促。一般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范围比较宽广,如果简单化的全面禁止市场主体,搞“一刀切”的政策会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此次禁设清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31处禁设文件进行了分类处置,既有取消禁设、也有行政指导、还有规范程序,不搞“一刀切”,科学统筹推进放宽准入限制、优化准入环境、破除准入壁垒。同时对市场主体禁设进行了全面清理废除后不会增加拆迁成本,因为《达州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第九条规定在征地拆迁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的营业执照,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