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川区双鱼湖社区李子园,果农张光碧拎着背篓,手起果落,动作麻溜,不一会儿果子就堆得满满当当,采摘完,她又忙着将果子分类装箱。当天下午,这些肉脆味甜、果霜未落的脆李就将登上“专机”,奔往全国各地。
“双鱼湖社区种植脆李4000余亩,年产8000余吨,年产值轻松过亿。”脆李是双鱼湖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家忠这些年最骄傲的话题。
据介绍,双鱼湖社区的田家塝片区是“环凤脆李”的发源地,尽管种植历史悠久,但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00年后,我市开展脆李资源普查,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陆续选育了30余个优良单株,历经多年潜心培育及示范推广,在通川区成就了以通川脆李、蜂糖李、凤凰李为代表的3个脆甜可口、皮薄肉嫩、入口化渣、可食度高的优质品种后,双鱼湖社区的青脆李种植规模才逐渐扩大。
2012年,以通川脆李为核心的达州脆李入选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以凤凰环山带为核心成功创建“国家原产地地理保护产品”;2020年,通川脆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认证商标”……频频获得认可和赞誉的背后,是通川区政府规划引领,实现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青脆李产业集聚,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打出达州脆李中最为响亮的通川招牌。
如今,每年7月底至8月下旬,这些集中分布于凤凰山环山带、北山、青宁等12个乡镇的绿油油的果子,一经上市便成了同期产品中的佼佼者,广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不仅为乡村架设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启致富门路,也让农业经济“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据统计,2021年,通川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青脆李占比超35%,销售金额达1.5亿元以上。
今年来,通川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举办“春来通川‘李’最美”系列活动,大力宣传通川脆李产业,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欣赏李花、认购果树。游人们因花而至,因“李”而聚,对拉动消费、形成集田园风光欣赏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使更多的百姓脸上笑起来,钱袋子鼓起来,通川区通过传、帮、带,及“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形式,带动当地发展青脆李生产。同时,建立规模种植基地,解决当地群众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推动自主创新创业。
截至目前,全区已带动1.5万余户、3.5万余人从事青脆李种植生产,共发展脆李产业面积3.5万亩,保守估计今年产值将达到创新高的3亿元。小小青脆李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更点亮了通川以“李”为题的致富蓝图。(刘欢 杨洁 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