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来,宣汉县政协组织农业界委员,就该县民族乡中药材产业向基地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集聚开展专题调研,让大巴山名贵中药材成为民族乡强村富民的独特产业。
宣汉县是四川省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区,龙泉、渡口、漆树、三墩4个土家族乡位于大巴山南麓,与四川万源,重庆城口、开县相邻,有近8万土家族人。境内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2480米。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境内物种的多样性,木本药材有厚朴、木瓜、黄柏、杜仲等,草本药材有木香、党参、黄连、天麻等,品类达40多个,药材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被称为“药物之乡”。
调研组先后来到4个土家族乡的10多个村,实地察看种植面积较大的厚朴、木瓜、杜仲、黄柏等名贵药材品类,听取中药材基地建设情况、政策保障情况、产业带动情况、品牌打造情况、加工及销售情况介绍,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调研组建议,要在“名贵”两字上做文章,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试验示范板块、标准化种植板块、产地加工板块、旅游观光板块”,让名贵中药材彰显浓郁的药香气息和人文情怀。要优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布局,通过内扶外引,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争创名牌产品,做强叫响“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强化中药材产品与全国中药材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衔接,加大中药材产品的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