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宣汉农商银行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咬定“乡村”不放松,立根“三农”助振兴,把普惠金融做深做实。
截至目前,宣汉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87.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9.59亿元、占比68.31%;近三年累计发放贷款93.35亿元、涉农贷款69.94亿元、普惠涉农贷款21.85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17.12亿元、民营企业贷款16.07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16.81亿元,信贷支持覆盖“三农”各个层面,为乡村振兴浇灌一池金融活水。
聚焦“产业兴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海拔近2500米,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气候低寒。由于罗盘村一年有近半时间都有积雪,这里便成为了很多中药材生长的福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太充分利用这一点,带着群众种植云木香等中药材。如今,中药材种植成为了罗盘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销售中药材也成为了每家每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村里有了主导产业,企业提供“种+收+售”一条龙服务,带动发展中药材产业3万余亩,木香、党参、厚朴等年产量500余吨,年产值达600余万元,人均增收从当初1000余元达到7000余元。
“今年,我们想要扩大种植规模,准备采购种子、种苗合计360万元。为资金犯愁时,宣汉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为我们发放了300万元贷款资金,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李永太说。
为缓解客户“融资难”问题,宣汉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决策链条短、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创新推出了“蜀宣花牛贷”“致富贷”等7个信贷产品,大力支持牛、药、果、茶、菌等特色农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1.87亿元,助力蜀宣花牛、宣汉脆李、车厘子等宣字品牌建设。围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创新推进绿色生态项目发展和适合种养循环发展模式的金融产品,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4亿元。点面结合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向巴山大峡谷扶贫旅游开发项目发放相关贷款2.52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13.52亿元、产业扶贫贷款2.79亿元。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地。一是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宣汉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二十条措施》,层层压实责任。二是结合乡镇布局、党员分布等情况,调整优化6个基层党支部;与村社、社区、专合组织、涉农企业等党组织共建互助,推进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成立乡村振兴党员服务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派党员作为乡村振兴帮扶的第一书记,每名党员帮扶1-2名困难群众。三是借助“党建+金融”工作深入开展“整村授信”“走千访万”“扩面强基”工作,截至目前,评定9个信用乡镇、58个信用村,采集农户信息数206305户、建立信用档案数144806户、评定信用农户数144806户,个人有效客户数367441户,农户用信户数45456户、公职人员用信户数4073户、个体工商户用信户数4606户。
突出“渠道建设”,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该行推广线上服务网络,提高“蜀信e”在农村市场的开户数和使用率,为互联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注入强劲活力。截至目前,“蜀信e”用户数297827户,惠支付12942户,累计发行银行卡103.6万张,发放社保卡55万张。优化线下服务体验,深入推进全行网点“智能化”转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客户体验;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246个,让村民足不出村享受到小额取现、查询、转账等金融服务。推广蜀信e智能贷款产品,充分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上线新的贷款产品,将金融创新产品送到农户家中,避免农户送材料、跑贷款的冗长过程。截至目前,累计新增“蜀信e·小额农贷”10025笔、金额3.92亿元。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服务乡村振兴的赶考之路没有终点。下一步,宣汉农商银行将紧跟省联社党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全方位服务“三农”的战略方向和战略定力,做深做实做细乡村振兴金融工作,奋力开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