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生的重要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如何把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道必答题。
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以来,开江县坚持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优培育”效应叠加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新春伊始,举办2022年“写意新春·诗画田城”诗书画摄影作品网展活动;“三八”妇女节,举办2022年“涵养家风 艺颂巾帼”微展活动;“五四”青年节,举办“翰墨展芳华青春书复兴”青少年书法作品网展活动……今年以来,开江县以诗词歌赋、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彰显人民立场、书写时代乐章、记录田城光芒、恭贺佳节华芳,喜迎党的二十大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以来,开江县持续推行“三优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以“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为主线,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乡镇社区开展公益电影展播600余场次;开展“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20余场;上下联动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开办培训、讲座、文艺成果展览21期(次)、惠及16000人次。编印《开江作家报》共3000余份、《魅力开江》2000余册,推出一批文化产品,增强内生动力、培育优质文化。开展“田城弥望”系列文化活动,搭建“万达开”“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艺交流平台,助推“田城开江·恰似成渝远方”文化品牌走出去。
“零距离”云端推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
在“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同时,开江县持续加大云端文化资源推送力度,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满足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群众的文化需求。
开展“农家书屋”服务效能专项改革,按照人口聚集情况,在撤并村探索设置院坝文化驿家试点18个,盘活阵地、图书资源,全域推广“学习强国”“云上农家书屋”等平台,升级软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平台,不仅解决了村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还通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咪咕阅读”“全民阅读”等线上阅读活动,吸引更多村民走进书屋、爱上学习。开设“云端红色展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陈列展览的教育宣传作用,增加线上参观客流量。开设“云端文艺网展”,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美篇、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线上展览文艺作品。在开江发布、开江网、开江观察等媒体平台,开设“田城艺苑”文艺专栏,每周定期更新文学类、书法类、美术类、摄影类等文艺作品,既展现了“田城开江”新风貌,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宅生活”。
“点带面”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下沉
“文化综合体的打造,旨在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近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据开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学海介绍。
甘棠镇作为开江县第一批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示范工程项目的乡镇,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投入经费,采用“1+5+3”建设运营模式,即1个文化综合体、5大功能区、3种创新模式,打造文化综合体,设置文体活动、阅读休闲、文化艺术、传承体验、广电综合五大空间,并成立民俗文化工作室,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推广“文化管家”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展现以“稻渔、虾、蟹、蛙”有机循环农业为基础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风貌;同时打造“老年康养角”“心理疏导室”等活动场所,配备书画室、棋牌室等。常态化组织辖区内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在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营造孝善、敬老、爱幼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开江县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中,已打造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3个、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10个,设置院坝文化驿家试点18个、示范点位3个。(程科 王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