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达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强化思想引领,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措施,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思维全面养成。二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完善述法具体形式和评价机制,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实现全覆盖。三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及时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印发年度工作安排,助推工作任务落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八条意见》,通过配备法治领导干部、重用优秀法治人才,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中,达州位列第四;4个集体、7名个人被表彰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达州市被省委依法治省办作为四川省“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候选对象之一,推荐到中央依法治国办参评。
(二)突出地域特色,全面提升地方立法质效。一是立法机制不断完善。印发《达州市政府立法协商工作办法》《达州市政府立法委托第三方起草办法》《达州市政府立法引入第三方评估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机制;《达州市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唯一一个市(州)地方立法课题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7(2021)》。二是立法项目确定更加科学。重点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制发年度立法计划,明确制定项目1件、调研项目2件、后评估项目1件。创新建立政府立法项目储备库制度,确定61项政府立法储备项目,为有序推进政府立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重点领域立法取得成效。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城镇燃气管理等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为后续立法提供参考;对《达州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进行立法后评估,检验了施行效果;审议通过《达州市城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为规范城市停车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秩序提供法治护航。
(三)规范行政决策,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一是严格落实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2021年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80件;出台《达州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制发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对全市“十三五”以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开展“回头看”。二是发挥党政法律顾问作用。全市公职律师发展至100名,市第三届党政法律顾问团完成换届,办理法律事务86件,为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决策、历史遗留问题等提供法律支持。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监督。清理公布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52个;对涉及长江流域保护、著作权、行政处罚等规范性文件专项进行清理;审查市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15件,其中3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按规定向省政府和市人大报备;备案审查县(市、区)政府规范性文件50件,维护了法制统一。
(四)推动职能转变,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涉企登记事项全程电子化办理;印发《达州市县级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意见》《达州市市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1版)》,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下放乡镇审批服务执法权限184项。二是优化政务服务。上线“通达办”APP,接入应用122个,130余项基层高频便民事项全面实行线上线下通办;实施“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2项、“零材料提交”事项144项;推进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现场会在达成功召开。加快推进“川渝通办”,签订《万达开政务数据共享互通合作协议》,梳理形成涵盖公安、社保、民政、医保等16个行业部门的184项万达开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清单;达州市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市(州),在“川渝通办”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交流经验。三是护航营商环境。印发《达州市法治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着力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实时更新企业信用数据,加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共享,强化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互认和风险预警互通。开展招投标领域问题治理和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政策措施专项清理,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民营经济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五)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出台《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全市乡镇(街道)制定权责清单,明确乡镇(街道)法定权力事项117项,向乡镇(街道)赋予县级行政权力事项60余项。做实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与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办队合一”,各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平均增至4.7名。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新冠疫苗、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检查;聚焦达渝相邻河流断面水质安全,先后11次与重庆市开州区、梁平区等地开展执法联动。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达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建立监督协作配合制度,助推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持续深化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四是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和行政执法技能练兵活动,2021年共梳理公布行政执法主体483个,3538人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
(六)强化权力制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一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021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4件、政协提案360(立案295)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100%。二是接受司法和检察监督。严格落实行政应诉案件备案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审理行政案件,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依法行政。2021年,共发生行政案件471件,开庭审理28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54件,出庭应诉率90.71%;审结453件,其中行政机关被判败诉59件;全市行政公益诉讼立案24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39件,被监督行政机关到期回复率99.58%。三是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全年完成审计项目73个,查出问题金额10.62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58亿元,移交并协同纪检监察机关查办重大案件6起。四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了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项目、财政预决算等各类政务信息。
(七)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一是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实现集中行政复议职能。挂牌设立14个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行政复议向基层推进延伸。2021年,共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68件,审结171件(含上年结转15件),发出行政复议建议书18份。二是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创建新时代村(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2021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6669件,调解成功率达98.1%,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命案。三是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科学谋划“八五”普法,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全市2个集体、2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3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线学法考试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部门(单位)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落实述法工作要求质效有待提高。二是法律服务资源总量存在缺口,基层法律服务相对薄弱,法治队伍力量仍然不足。针对2021年总结的经验与发现的问题,2022年将着力抓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编制实施好“五年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和省“一规划两方案”,结合达州实际,谋划实施好《达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二是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深化法治政府实践创新,以创促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迈进。三是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落实《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加大高素质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持。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