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他用脚步“丈量”出真实数据;精钻政策,他为困难家庭减轻医疗负担;主动协调,他为种植业主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他是同事口中的“夜行人”、村民称赞的“活字典”、企业眼里的“行家手”。他就是达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局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张修金。
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张修金熟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三番五次牵头组织乡村干部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无数个日夜走村入户实地核查指导分析研判,确保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实现了对象识别的精准。结合数据系统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他牵头组织开展近百次业务知识培训并督促乡村整改到位。工作不分节假日、上下班,“白+黑”“5+2”是常态,张修金自嘲扶贫办的人是“夜行人”,他对辖区情况如数家珍,是真真正正数据信息的“明白人”。
“很多老乡就是吃了不懂政策的亏。”张修金平时格外留意扶贫政策和农业技术创新等讯息,他在收集梳理后,汇编成惠民政策清单,印发宣传单约4万份。多渠道多样式全面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借助业务培训会、院坝会及进村入户的机会,向群众和干部解读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确保了党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实落地。
幺塘乡平洞村村民徐建军,2018年外出云南务工时因突发疾病住院花费数万元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时陷入了困境,在听到帮扶责任人的信息反馈后,张修金立即带队入户调查核实,组织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研究采取了临时救助、大病医疗和防返贫基金等多种救助措施,最终帮助其家庭渡过难关,徐建军一家至今仍念念不忘政府的好政策和共产党的恩情。几年来,张修金组织协调行业部门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农村面貌全面改善提升,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他也成了群众、干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政策“活字典”。
张修金深知抓产业才是助农增收奔康的“致富路”。2015年,张修金在得知幺塘后河村蔬菜种植业主发展遭遇资金短缺瓶颈后,主动协调对接市级农业部门,成功申报将其纳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获得补助资金40万元。之后又引入发展秦王桃300亩示范种植基地,2018年向四周辐射,带动平洞村发展秦王桃200亩。在桃园示范基地的引领下,岩尔村、岩峰村的群众也开始发展秦王桃种植,2022年3月,桃花满园的幺塘乡桃园基地成了达州城区近郊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当地老百姓获益颇多。
乡村振兴不仅要靠产业带动,还需要科技引领。张修金组织辖区农业、畜牧、水产等行业能手,协调达川区相关专业人士,对接市级部门专家组建高新区农业技术支援团队,组织开展产业专题适用技术培训,村民通过学习掌握技术“致富经”,助力发展了斌郎青脆李、郑家村小龙虾、龙坪村牛蛙、红花村火龙果、中河村花卉、北坪村花椒等产业。现各个种植基地年年丰收、效益可观,有力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弄清数据、搞懂政策,为企业、科技人才服好务,让乡村富起来就是我的梦想。”作为一名农村出生的党员干部,张修金始终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信念,努力当好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