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委小区打造共享记忆屋,让老旧小区充满韵味;朝阳农贸市场引入“智慧农贸系统”,让农贸市场颜值与内涵齐飞……
没有信号灯的路口,车辆自动减速,礼让行人;餐厅里,人们自觉将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广场上,人们随手捡起纸屑扔进垃圾箱;居民楼里,志愿者仔细铲除墙上的“牛皮癣”……
今年“五一”期间,在成都工作的张丽回通川区看望父母,几天下来,她用两个“没想到”总结回家的所见所闻:没想到城区的环境变化这么大,没想到市民的文明意识如此高。
“作为达州主城区,通川区既是达州创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也是创文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这是通川区干部群众的共识。2021年以来,通川区已升级改造火车站周边、大北街等6个特色街区,提档升级金海、华隆等10个农贸市场、184个老旧小区,整治城市顽疾万余处。
今年是创文的关键之年。通川区坚决贯彻市委“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区六届二次党代会上,响亮提出“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始终将文明城市创建贯穿其中,为达州“首创即成”担当首责支撑。
锚定目标,聚力攻坚。通川区将全面动员、全员上阵、全力以赴,重点抓好“五个一”:
——建强一支队伍,广泛宣讲党的理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首要政治任务,建强宣讲队伍,深入乡镇村组、城市社区送“讲”上门,创新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作品,实现掌上学习、云端浏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实一项活动,持续推动全民参与。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全民参与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1+9+N”志愿服务体系,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社会评单等方式,精准开展服务项目,打造“一刻钟”志愿服务圈。突出志愿服务“一社一品牌”,推行“众爱家园”“580”“星期天课堂”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志愿服务365天“不打烊”。
——解决一批难题,充分彰显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今年重点实现5个100%:主城区14个农贸市场100%完成升级改造;创建乡镇6个农贸市场100%纳入改造范围;创建乡镇场镇道路100%完成黑化;创建乡镇100%建有标准化停车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覆盖率100%。
——选树一批典型,不断强化示范引领。大力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最美志愿者评选等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创文水平。用好先进典型“活教材”,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引身边人,最大程度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激励作用。打破层级界限,创新推选一批支持力度大、工作成效好、可持续性强的结对联创市级代表,形成市区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完善一套机制,坚决确保创建实效。严格落实区级领导挂包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现场办公,每月随机选点、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倒逼工作开展、解决问题。建立文明办、创建办、爱卫办定期联席会商、沟通协调机制,用好创文工作“指挥棒”。多渠道搭建群众建言平台,把网民小事当作民生大事,及时回应群众所思所盼。
通川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干在实处、担当作为,推动力量配备、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向创文聚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为达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更多通川力量。(谭楚甲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