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离树林近,管理难度大,家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开荒了也没有人种。”“这些地都荒了好久了,不晓得还能不能种出来东西?”日前,在万源市庙子乡刘家坝村“清廉说事会”现场,部分村民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群众事、无小事。针对刘家坝村村民反映的缺乏劳动力、担心无收益等问题,庙子乡纪委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乡党委政府。该乡按照“应开尽开、应种尽种”的原则,对不愿、不能、无条件复垦的村民,积极协调联系帮扶企业流转撂荒地,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等代为耕种。同时,还在全乡打造7个撂荒地整治示范点(片),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上门指导,以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顾虑。
“为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我们跟进监督,督促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全乡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无死角摸排,摸清荒地的承包关系、面积、位置、现状等,并要求各村进行巡查,深化细化摸排工作,了解撂荒原因、流转意向,建立撂荒地整治工作台账。”庙子乡纪委书记邓君介绍。
为杜绝整治过程中出现优亲厚友、补贴不到位等问题,庙子乡纪委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纪(工)委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组织干部走村入户收集群众的诉求和问题线索。同时,督促各村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群众的疑问,提升村民对撂荒地整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随着宣传的深入,庙子乡村民由“被动整治”到“主动复垦”,看着一片又一片“沉睡”的撂荒地又重获生机,邓君心里满是自豪。
像庙子乡这样推动监督力量下沉,是万源市纪委监委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自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万源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把督促撂荒地整治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紧盯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惠民政策落实、干部作风整顿等问题,以精准监督护航撂荒地整治,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我们将撂荒地整治工作纳入监督重点,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督导组对全市31个乡镇(街道)开展专项督导督查,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万源市纪委监委驻万源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张华说,为保证监督精准到位,通过随机抽查、现场核实、走访村民、查阅台账、核实数据、听取汇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撂荒地整治方案、摸排情况整治进度、存在困难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科学有序做好撂荒地整治工作。
与此同时,万源市纪委监委还结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技术培训、大豆种源保障等工作,让撂荒地的复种有保障、有收益,防止二次撂荒。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撂荒地整治督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或不作为等问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为守住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底线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万源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万源市共整治撂荒地1万余亩,流转土地4000余亩。(刘姣 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