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劝导员在街头忙碌;志愿者在社区铲除院墙上的“牛皮癣”;车辆在路口主动减速、礼让行人……寒冬时节,记者行走在竹城街头巷尾,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近年来,大竹县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牵头工程,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今,大竹县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朝着建设“文明竹城”的目标坚定迈进。
创文宣传润物“有”声
由北城大道经白塔公园至东湖公园,沿途银行网点、宾馆、药店、社区广场等地的LED电子屏,以及出租车的顶灯、公交车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式各样的公益宣传广告、文明标语。
“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利用户外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文明旅游、全民阅读、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文明标语100余万次,并在城区重要街道、路口、广场及商业区等地张贴各类公益广告300余幅,张贴市民公约16万余份、村规民约3万余份,发放《大竹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手册》50余万册,多方位、深层次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同时,在车站、广场、学校等人口聚集的重点场所,设置宣传站点,发放宣传资料,安排义务讲解员,加大创文宣传力度,营造了“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创建格局。
同时,大竹县印制近100万份调查问卷,由108个包保联创部门工作人员配合社区网格员按照“不漏一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截至目前,大竹县通过各种形式共走访调查市民近100万人次。通过调查发现,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95%以上。
多措并举强基固本
“请您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请在绿灯亮起后再通行”……1月17日,在大竹县城煌歌商业街旁的十字路口,身着红马甲的文明劝导员正在进行街头文明劝导,他们或挥舞旗帜,引导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或提醒市民规范卫生行为,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
据介绍,近年来,大竹县组织志愿者在城区内12个主要交通路口开展“车让人、人守规”路口文明志愿服务劝导活动,纠正各类不文明行为。同时,印发《大竹县包保联创责任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包保联创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督促业主单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使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针对久治不愈的“牛皮癣”广告问题,大竹县印发《大竹县进一步加强城区“牛皮癣”小广告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对“牛皮癣”小广告发布者的电话号码实施停机、销号、暂时停机和增设便民张贴栏等措施,疏堵结合,从源头上打击和制止“牛皮癣”小广告行为,为市民营造了文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文化兴源注入活力
“看我弄潮搏浪,建设魅力家乡,加油干……”日前,一曲《无价月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热播。该歌曲由大竹县月华镇6位基层女干部组成的“乡村女团”改编而成。视频中,她们身着汉服,在乡村田野上自信地迈着舞步,生动展现了大竹乡村新风貌,引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
近年来,大竹县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着力点,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文化工程为抓手,稳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网络,源源不断为“文明竹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通过开展“童心向党·全民阅读”“流动图书进万家”“学雷锋”等一系列活动,大竹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工作在服务地方发展大局中的积极作用,依托本地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巴文化普及,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
目前,大竹县已建成31个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的乡镇文化综合体,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并成功打造了石河镇、月华镇全省乡镇公共文化提质增效示范点。(兰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