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完车可以直接在4S店上户,方便太多了!”2021年12月,第二次购车的李强直接在4S店里给爱车办理了上牌、车辆保险、缴税等业务,相比此前,李强坦言此次的购车体验方便太多。两年前,第一次买车的李强,付完款后,来到市车管所办理号牌,拿着临时号牌后,他又返回购车处取车,随后驾驶着悬挂临时号牌的车辆前往保险公司、税务部门,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
新车注册上牌,从往返跑、多头跑到“一站式”办理,这是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推动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落地的缩影。
放:
简政放权缩小服务半径
据市车管所副所长杨松介绍,为缩小服务半径,目前,市车管所已全面落实公安部交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公交管12项便利措施》,并不断下放外放业务,将新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核发临时号牌等车驾管业务下放到汽车销售商、二手车市场等单位,并积极协调税务、保险等部门为市民提供购买车辆、登记选号、购置保险、缴纳税费等“一站式”服务;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申领免检标志、处理交通违法等业务下放到部分派出所、机动车检测站、保险公司、邮政等服务网点,实现车驾管业务就近办理。
同时,为解决群众在非工作时间急办证照的需求,市车管所在直属二大队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站,全天候提供快速体检、拍照、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服务,实现业务“全天办”;为延伸农村交管服务触角,市车管所趁着赶场天,定期将“车管流动服务车”开至部分等中心场镇办理车驾管业务,实现业务“便捷办”。
此外,为更好服务川渝两地群众,按照省交警总队统一部署,市车管所积极与重庆万州区、开州区车管所沟通对接,认真梳理川渝通办事项清单,在市、县级车管所增设“川渝通办”专窗,通过现场办理、代收代办、全网通办等方式,实现了12项事项“川渝通办”。
“年末岁初,针对农民工返乡高峰期到来,我们还增设了农民工专窗。”杨松说,不仅如此,市车管所全面开启“关怀模式”“长辈模式”,针对残疾人、军人、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窗口”,提供专人引导,优先办理业务,让特需群众办事更省心、更便捷。
管:
科技赋能强化监督管理
业务放得下,也要管得住。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市车管所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建成业务监管系统,建立健全业务监管制度,防范遏制业务办理中不规范、违规违法情形的发生。
走进位于市车管所四楼的车驾管业务监管中心,两块巨大电子屏映入眼帘,一块电子屏上,实时显示预警业务信息、异常业务核查信息、工作量及保有量统计,另一块屏幕上显示了各业务窗口、服务网点、安检机构的实时工作情况。
“这是可视化分析决策系统,分为综合业务监管、驾考业务监管、查验检验业务监管三大功能区,可以为我们研判分析以及决策提供应用支撑。”市车管所所长黄帅介绍,该系统不仅能对全市车驾管业务窗口、机动车检验点、考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督,还能针对车驾管业务的办理时限异常、机动车登记信息异常、驾驶证申领信息异常、牌证涉嫌异常、档案更正异常等进行事前预警和事后监管。
在业务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大屏幕上显示的车辆查验的画面引起了记者注意。“查验信息会实时传输至监管中心审核,现场查验与结果审核实时对接,保证机动车查验工作在监督下运行,确保不让任何一辆盗抢车、拼装车、报废车‘带病’上路,从源头上实现管控。”黄帅告诉记者,随着各项业务延伸下放,市车管所严格落实巡查制度,通过远程监控、日常检查、档案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落实对各服务网点的监督指导。各交警大队车管所也设立了监管岗,对辖区车管所、社会服务网点全方位、全要素立体监管。
过去,游离于车管所附近的“车串串”利用市民对车管业务的不熟悉,骗取钱财,或冒名顶替处理违法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清除社会乱象,市车管所持续开展打击非法中介行动。一方面,通过专门警力值守、所领导和值班民警巡查、警种联动查处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将业务导办工作前移,通过制作办事指南、加强解答引导、多次核查办事人身份信息来压减非法中介的活动空间。”黄帅说。
服:
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
“放管服”改革的本质是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如何让市民的获得感变得更加实在?近年来,市车管所推行“互联网+车管”服务,市民通过“交管12123”APP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等26项车驾管业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互联网+车管”服务带来的高效便捷,市民小张深有感触。“‘家门口’的车管所,就藏在手机里!”小张评价道。
预约考试、申领驾驶证、机动车选号,小张都是通过“12123”APP完成。去年10月23日,我市上线电子驾驶证申领功能,小张于当日就申领了电子驾驶证。“像我这样的马大哈,现在开车上路,再也不怕忘带纸质驾照了!”小张开心地说。据杨松介绍,电子驾驶证与纸质驾驶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市民在办理交管业务时,可出示电子驾驶证办理车驾管、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等业务,无需再提交纸质驾驶证。
“目前,我们线下窗口的大部分业务都分流到了线上,全市线上日均业务办理量达5000余笔,办事大厅变得冷清也就不足为奇了。”杨松告诉记者,互联网受理、“不见面”审批,让许多工作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办事大厅“人山人海”的场面已一去不复返,这正是全市车管所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升工作效能的真实写照。(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