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北进”是大竹县“1245”总体部署“四大战略”中的重要战略。该战略无缝对接“达州南拓”战略,科学规划大竹县北城新区建设,推动大竹县加快构建完善“一核两带三副四轴多点”的县域总体布局、“一环两轴五区”的城市空间布局。2021年,大竹县城建成区规模拓展至面积30.5平方公里、人口30.3万人。
走进大竹县北城新区,一系列标志性建筑林立,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新大楼、华为智慧城市等矗立在贯穿城区东西方向的北城大道两侧。
华为智慧城市是华为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通过5G通讯、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产业,把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于大竹县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同时,拔地而起的政务服务中心新大楼已进入入驻准备阶段。
近年来,随着北城大道、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白塔公园、政务服务中心新大楼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让大竹县驶入了实施“城市北进”战略的“快车道”。
北进
牵手“达州南拓”拓展发展空间
城市北进,是大竹县基于发展机遇、现实规划的正确选择。
作为达州融入重庆的“桥头堡”,大竹县是“达州南拓”的核心支撑。在“大手牵小手”的发展格局下,大竹县作为四川东向开放的“动脉窦”,初步形成的“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5小时武汉”通达格局以及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从当前城区整体规划来看,大竹县城市东边是工业园区和东湖公园,主要支撑工业企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南边是老城区,主要是老旧小区和棚户区,主要支撑教育文化功能集聚;西边空间布局不利于县城加速拓展。所以,城市要发展,只有北进。
未来,随着双马互通迁建、竹凤大道及北延伸段等重点路网工程的加快推进建设,以及北湖公园、北湖酒店等项目进一步规划落地,大竹县与达州在产业承接、交通续接、开放对接、功能衔接上将会更加顺畅,从而加快推动大竹县全面融入“双城圈”“示范区”建设,筑牢对接“达州南拓”核心支撑,成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增长极”。
谋划
明晰工作机制理顺发展思路
翻开大竹县城市地图,“一环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特别是呈“十字架”形的“两轴”——北城大道、竹凤大道,引人注目。
记者在竹凤大道看到,这条2.1公里长的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已基本建成,后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据介绍,大竹县以推进北部新城框架道路建设为重要抓手,启动竹凤大道北延伸段建设,目前1-3标段于2020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4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5标段已完成总工程量75%。
高品质、高效率的推进,得益于大竹县坚持高起点规划,并构建起了“174”工作机制,明确了“345”发展思路。
“174”工作机制,即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核心;组建综合协调专班、空间规划专班、市政设施专班、功能配套专班、视觉提升专班、产业发展专班、要素保障专班等7个专班;开出目标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等4张清单。
“345”发展思路,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础先行、精细管理”的三原则;打造高品质宜居县城、抓好高水平规划编制、推进高标准项目建设、突出高质量城市管理的“四高度”;坚持建成“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竹城”、交通外联内畅的“快城”、绿色生态宜居的“绿城”、文化传承和文明养成的“文城”、城市智慧管理的“智城”5个目标。
建设
“齐头北进”打造现代化新城
2021年10月,一座以竹文化为特色,兼具生态科普和市民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建成,并实现对公众开放。这是大竹推进特色北延、突出城市建设特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竹县紧扣特色北延、交通北进、功能北迁、生态北延“四项重点”,搭建城市北进道路交通框架体系,规划土地33平方公里,谋划绿竹大道、竹凤大道北延伸段等市政道路项目24个,重点推进西渝高铁大竹站、双马互通北迁等交通枢纽2个,并同步谋划重点市政道路人行道、给排水、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等,全面提升道路形象。
为加快完善北城新区的功能配套,大竹县已在该区域建成学校1所、规划学校7所,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标段,有序开展北城医院、北湖酒店前期工作,重点抓好行政中心北迁,加快配套建设,推动行政、医疗、学校、商业等资源向北部新城聚集,打造集商务、休闲、人居、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竹县坚持做好“增绿”“治水”“控尘”三篇文章,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其中,新改扩建体育公园、喷泉公园等公园绿地27处,累计建成综合性公园3个、社区公园11个,公园绿地面积达253.6公顷;突出“点、线、面”结合、“减、治、控”并重,打造城区护城河;完善工地扬尘治理长效机制,落实“六个100%”工作要求,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17套。
“城市北进是大竹县主动对接达州‘南拓’的责任担当,是抢抓‘双城圈’‘示范区’建设机遇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大竹县委书记李志超说,接下来,大竹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为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曹芮铭 沈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