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让千家万户得以食甘寝安,让万家灯火得以温馨迷人。
在岁末年初回望2021年,一年来,通川区用行动践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承诺,锚定平安通川、法治通川的目标发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纵深推进平安通川建设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全科网格”智慧社区建设,创新巡防与部门联动新模式,打造老旧楼院新面貌,提升便民服务新标准,用忠诚与热血精耕“基层治理田”,用奉献与担当培育“平安幸福花”,有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党建筑基强引领织密治安防控网
“像我们这种独立楼房,一直没有物业,希望有人来保障我们的安全!”得知辖区居民需求,通川区朝阳街道有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并按照多数居民意愿,在条件成熟的老旧小区或单体建筑居民楼成立联合党支部,让居民们悬着的心踏踏实实落了地。
“小区里小孩吵闹太晚,十分影响大家休息。”“也就九点十点,不算太晚。”……近日,春兰小区居民因作息时间问题引发争执。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春兰党支部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协调,经过协商,居民们最终一致同意,由党支部派专人每晚9点在游乐场所值守,由小区干部居民共同监督,成功实现“矛盾内消”。
守护居民安全,基层党建是关键。据朝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充分利用社区“双报到”党员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安全隐患外,朝阳街道还按照“地域相近、楼幢相连、资源相通”的原则,加强党建资源融合互通,在院落和楼栋设立党小组,并成立“邻里自理组织”,引领和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升服务水平,化解治理难题。
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通川区一直在不断探索。
今年以来,通川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居住小区制度,选派89名科级以上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推动5570余名党员干部在居住小区“亮身份、兑承诺、重服务”,认领文明劝导、安全巡逻等小区治理事项1.2万余项,动员邀请600余名“能人”进入小区党组织或业委会参与小区治理,小区自治组织中党员人数占比达62%,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切实织密辖区治安防控网。
探索“智慧+”支撑多网融合全覆盖
近年来,通川区一直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让“智慧+”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胞”。
由此,小北街社区的“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应运而生。“传统管理”转向“智能服务”、“人力管理”转向“数据服务”,“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为通川区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走进位于中心城区的小北街社区,处处都可见到“智慧”的影子:“智慧门禁”刷脸方可进入、后台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老弱居民出行是否异常;街头树立的“一键报警柱”反应迅速,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办事群众在智慧终端前简单操作,居民证明就自动打印出来……
“以前可没这么方便。”提及小北街社区的大变样,社区居民们感慨颇多。
人口稠密、信息驳杂……传统社区治理模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为此,通川区针对实际,围绕“智慧+”展开一系列探索创新。
线下,各楼院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各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助报警系统,将天网工程、慧眼工程等监控视频探头融合贯通,统一接入社区综治中心,实现“三网合一”,辖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探头对所有区域进行实时查看,动态掌握街面聚集、商铺活动、人口流动、特殊人群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作出响应,第一时间通知网格员到达现场处置。
线上,通川区推出“达人社区通”微信小程序,提供“办事大厅”“微诉求”“随手拍”等线上服务,40余项政务服务下沉一线,多项业务实现网上一次办结,实现了“社区办事像网购一样简单”,构建起“大数据+”智慧社区,全覆盖、无死角的治安防控网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小北街社区的成功试点,让通川区的探索创新底气十足。
今年以来,通川区创新实现“多网”融合,以网格平台为基础,汇聚小区、单位、学校及市级交通大数据200余路,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的可视化、扁平化、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对辖区人车物事的智能管理和分析,以及对重点事件的提前预警预测预报、应急处突、安防布控、疫情防控等。此外,通川区还通过打造14个智慧社区、下沉9个部门33项政务事项,让社区居民实现不出社区便可“网上办”“就地办”“一站办”,真正让通川“更有情”。
“两所联动”解纠纷筑牢和谐稳定基石
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才能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
“警察同志,我娃儿从楼上摔下来了……”日前,通川区公安局复兴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10岁小孩从复兴某教育培训机构窗户摔下,造成右手骨折、软组织多处受伤,家长认为事故主因是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疏忽,遂与该培训机构负责人发生纠纷,双方僵持不下。
民警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派出所随即启动“两所联动”联调机制,邀请复兴司法所、驻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联动调解小组调阅了公安机关提供的培训机构监控视频等相关资料,深入讨论本案中适用的法律法规,明晰事件中各方责任,确定了调解基调和方向。双方对责任划分、赔偿或补偿的数额均有较大分歧,通过联调小组释法明理,在近6小时的耐心劝导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培训机构向受伤小孩亲属支付各项费用共计18000元,并当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复兴司法所与复兴派出所建立的“两所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利用派出所刚性执法、出警迅速,司法所柔性讲理释法、耐心调解的特点,使矛盾纠纷调解更为高效便捷,有效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为通川区有效协调整合基层政法力量,充分发挥派出所、司法所职能作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用“平安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破题,通川区不断探寻多元化解矛盾的办法,在辖区内广泛推广好办法、好机制,进一步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依法治理贯穿始终踏上平安新征程
通川区坚持将依法治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基层治理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西苑家居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路建刚是达州市公安局的“双报到”党员,在参与各网格楼院治理、矛盾调解等工作之余,他还经常担任小区法治宣传讲解员,在院坝为居民开展法治讲解。
“这种讲故事的宣传形式不仅有趣生动,还能让我们在茶余饭后学到法律知识。”西苑家居小区居民李先生高兴地说,每次宣讲会,小区居民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只要有空就会来听。
除了开展“院坝宣讲会”外,西苑家居小区的普法队伍还经常挨家挨户上门对居民开展法治政策宣传和讲解。在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普法下,今年,西苑家居小区的居民纠纷明显减少,居民矛盾化解率显著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有效增强。
通过“进楼入户”,通川区让法治宣传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
通川区除了让党员积极参与各网格楼院治理、法治宣传等工作外,还在各个网格中引导建立群众文艺宣传队,广大居民不仅居有所乐,还成为了社区平安建设的舆论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依据辖区实情,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政策法律咨询”“爱心义诊”“修心学堂”等志愿服务队。
同时,通川区还引导各社区创建网格微信群,向群众推送政法工作动态及最新法规政策,将依法治理贯穿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打通辖区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安居才能乐业。2021年,通川区在用心用情做好各项便民利民服务的同时,努力耕好“责任田”,用高品质的平安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展望2022年,在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通川区将创新社会治理、筑牢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助推平安通川建设阔步向前,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迈向新台阶。(谭楚甲 曹芮铭 兰楯)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