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今年6月,开江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开江县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又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开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油橄榄之乡、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党的十九大以来,开江县委、县政府鲜明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现县域二次创新创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最大机遇期”的战略摆位。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开江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县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开江县以“好”等次退出贫困县序列,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为开江县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开江大地徐徐铺展。
凝心聚力再出发
砥砺奋进新征程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开江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责任,狠抓任务落地落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一次次深入考察、一场场专题座谈、一项项务实举措……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好字至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开江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满怀真情。翻看庞佑成今年以来的调研检查记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他一直关心关注的重点。
在回龙镇高板桥村“果林+”主题公园、陈家沟村“果林+”观景台等地,他指出要以“果林+”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突出重点特点,妥善解决产业发展过程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完善农业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全力打造生态功能保护区,增加休闲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服务,切实增加产业园区的吸引力。在永兴镇,他强调,要突出区域特色,全力实施旅游振兴、提升旅游功能、打造重点景点;要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也要从一条条扎实的举措抓起。9月14日,中国共产党开江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该县提出了“1144”总体部署和“2233”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开江良好的田资源、水本底和绿色彩,统筹实施小县优城、振兴示范、治理高效“三大工程”,人城产景一体建设田城田镇、田村田院、田园田居、田景田品,绘就出“田在城中融、城在田中依”的美好画卷。同时,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美丽新村+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子,全力打造“川东小天府、巴山米粮仓”和创建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虾蟹之都)。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持续增收
2016年以来,每年到开江回龙镇采摘柑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斤采摘价近10元,还供不应求;大荒寺村村民依靠种植、养殖、务工等,收入实现增收,美好生活也在勤劳实干中不断“升级”……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地区脱贫后,仍然存在底子薄的问题,需要做好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渡。
近年,开江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战部署,在经济上通过持续强抓资金监管、持续狠抓信贷防控、持续紧抓消费扶贫,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为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强抓资金监管。开江完善了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落实了资金项目公示公告等制度,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合规、公开透明;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审计调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常态化约谈,发现问题及时开展约谈,限时进行整改。持续狠抓信贷防控。严格小额信贷发放程序,落实了《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机构责任,通过清收一批、续贷展期一批、分险代偿一批、依法打击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加强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处置力度,防控扶贫小额信贷不良风险。持续紧抓消费扶贫。开展了采购对接活动,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推动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基地认领订销、旅游带动促销、帮扶单位助销、劳动就业推销、宣传推介展销等“八销”行动,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的带贫效应。
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长久持续。开江加大了对因病致贫的残疾人帮扶力度。仅去年,开江对(已脱贫)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救助300例,适配辅具1400件。
跑好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开江县把特色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局当中,全域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有机康养、兼作套种”的绿色种养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稻田+”有机鱼、稻蛙香米通过有机认证,橄榄油、橄榄酒入围全省优质品牌……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达到18个。
农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是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致富增收、宜居宜业……走进开江宝塔坝,干净整洁的道路,坐落的房屋窗明几净,荷塘内随处可见采藕村民勤劳的身影。印象中的“脏乱差”乡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水墨画中的美景在宝塔坝成为现实。
“村貌的改变,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熊光军是地地道道的宝塔坝人,也是宝塔坝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据他讲述,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人们已经习惯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环境了。
熊光军口中的家门口是开江县打造的小龙虾美食街,主推小龙虾以及其他开江风味美食。每逢赏荷时节,开江万亩荷花盛开,在淡雅的荷香中,来自重庆、陕西、成都和本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大家同聚开江,看平原美景、赏万亩荷花、住农家新居、吃特色美食。
多年以来,开江虽然占据地理优势,有稻田40余万亩,但稻田利用率较低,主要为一季水稻,每亩利润仅为一两百元,且存在化肥、农药等污染。如何破解稻田经济发展瓶颈?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关注重点。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创新、艰苦奋斗,如今开江已建成“稻田+”核心区1.55万亩、辐射区4.5万亩,涉及甘棠、任市2个乡镇16个行政村。立体种养效益明显:亩产稻谷400余公斤、水产品275公斤,亩产值约1.5万元,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全县年产大闸蟹、小龙虾和鱼均超过100万余公斤,有机水稻200万公斤,“稻田”立体种养综合产值达1.92亿元。
今日开江,美丽乡村建设新曲正酣,乡村全面振兴前景光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江县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再加力,努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