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党代会为全市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达州经开区作为我市筹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如何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达州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力量?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达州经开区筹备组副组长董代春。
董代春说,市第五次党代会闭幕当天,经开区筹备组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在全区上下掀起传达学习的浪潮、宣传引领的高潮、贯彻落实的热潮。
董代春说,设立达州经开区,是市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集思广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塑经济版图的战略之举、重振巴渠雄风的长远之计。市委设立达州经开区,释放了三大信号:一是承接达钢异地搬迁和先进制造业的“硬核支撑”;二是争当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前沿阵地”;三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动力源泉”。达州经开区筹备组成立3个月以来,省委书记彭清华高度关注、十分关心,市委书记邵革军两次作出肯定批示、数次提出指示要求,这让我们进一步坚定和激发了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和筚路蓝缕的创业情怀。
市委对达州经开区的定位是:建成“产城绿乡”深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和全市工业制造业新引擎,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具体来讲,“产”就是万达开智造创新引擎;“城”就是川东北现代宜居新城;“绿”就是明月山绿色发展典范;“乡”就是川东岭谷乡村振兴示范。这个“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定位具有三大战略价值:一是国家战略的承载地,是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平台;二是省级战略的实施地,是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的功能平台;三是区域战略的交汇地,是提升城市能级、优化产业布局的综合平台。同时,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城镇、生态、乡村三类空间,按照“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乡村空间各美其美”的总体要求,规划形成“四山拥五田、一江润三城”(四山:雷音铺、荣华山、走马梁以及明月山;五田:亭子北、福善、檀木——花红、安仁——葫芦以及东兴——大滩五个乡村振兴片区;一江:贯穿经开区全域的明月江流域;三城:亭子文教城、麻柳智造城以及开江门户城)的总体空间格局。亭子文教城将建成产城产教融合的生态宜居新城;麻柳智造城将建成全国钢铁化工耦合碳中和创新先行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工业数字化示范园区;开江门户城将建成产城景融合的活力门户新城。要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顺势而为、借势而行、乘势而上。
建设经开区,是白手起家、白纸作画,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我们主动谋事、务实干事、担当处事,实现了良好开局:办公场所迅速明确、工作人员迅速到岗、规章制度迅速出台、开办资金迅速到位。我们尽锐出战、并肩作战、连续奋战,取得了积极成效:园区申报进展顺利,规划编制开花结果,规划展馆即将竣工,项目谋划蹄疾步稳,招商引资多点发力,权力承接稳步推进,融资工作坚实有力。比如,结合经开区实际,认真谋划了“一线(麻柳智造城铁路专线)、三园(钢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两河(明月江、鲤鱼河整治)、三路(金河路、经开大道、工业大道)、两房(标准化厂房、居民安置房)、三要素(水、电、气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循序渐进滚动实施。我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奠定了坚实基础:达钢异地搬迁是经开区的开篇之作、扛鼎之作。我们紧紧围绕达钢搬迁12月正式开工的目标,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场平、管线迁改等基础性、保障性、支撑性工作,全力确保首战告捷、旗开得胜。同时,我们严格对照市委提出的“六个模范班子”“五个优秀干部”的要求,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清廉经开,护航新区发展。
董代春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挂出作战图、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打赢攻坚战,确保达州经开区“一年成形、三年成势、五年成城”。一是努力争当达州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确保经开区GDP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在“东进”城市发展战略上当好排头兵,依托亭子片区引进3—4家知名职教院校,推动产城、产教融合发展,建设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在“3+3+N”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上当好急先锋,依托麻柳片区着力打造钢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三是区域内将形成以“高铁+普铁+铁专线”(高铁:成南达万高铁;普铁:达万铁路、达成铁路东延线;铁专线:麻柳制造城及达钢搬迁项目铁路专用线)铁路网、“三横三纵”(三横:达万高速、达万直线高速、南大梁高速;三纵:包茂高速、城宣大邻高速、开梁高速)高速路网、“达开、达万直线”快速路网、平行多通道联动亭子、麻柳、开江的干路网为血脉的综合交通体系。四是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营商环境标杆化”的思路,推动实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韩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