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川,“赶考人”正昼夜不息、披星戴月地奔向共同富裕的未来。
回望过去五年,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川区委凝聚全区干群合力,助脱贫、战疫情、强经济……通川儿女红心向党、全心为民,经受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跨越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夺取了一场又一场辉煌胜利。
砥砺前行,突破领跑。通川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拉开了深入推进“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建成“品质通川”、共享“有礼之城”,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帷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高度协调的全面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裕,还要精神富足;是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是允许普遍富裕上的差别富裕。
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时代赋予通川区的新使命,该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奋力推进建成“品质通川”、共享“有礼之城”这一奋斗目标全面落实。
回顾过去
实干担当践行发展铿锵誓言
奔跑跨越,那一批批重点项目的开工投产、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一项项改革创新的探索总结……曾经的一次次拼搏奋进,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美好。
“两个百年”握手交棒,回首征程如虹,通川区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扶贫帮困,交出了一份脱贫奔康的时代答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4亿元,大力实施扶贫专项,24908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45个贫困村如期退出,提前三年率先脱贫摘帽,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转型升级,交出了一份提质增效的产业答卷。工业总产值3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工业发展开启新篇,通川经开区升级为省级经开区,“一区四园”不断集聚壮大,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为全省服务业强县,酵素农法推广运用,智慧农业创新推进,跻身全省数字“三农”试点县。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统筹协调,交出了一份生态宜居的城乡答卷。五大新区拔地而起,六路五桥骨干路桥建成通车,八大公园扮靓城市空间,“山水相融、景城一体”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棚户区改造助10万群众圆梦安居,154个老旧楼院焕发新颜。城乡融合提速发展,环凤乡镇融入主城,北部乡镇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通川“一小时经济圈”全域构建。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改革创新,交出了一份蓄势聚能的开放答卷。重大改革稳步推进,196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市区体制重大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圆满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力推进。主动融入“双城圈”,深度对接“北上广”。累计签约重大项目189个、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年均增速34%,签约率、落地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共建共享,交出了一份公平普惠的民生答卷。“双创”工作深入推进,经开区创建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扩面提质,环凤乡镇供水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突破发展。“健康通川”深入实施,“医共体”建设成功入选全国试点,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加强,连续三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
五年来,他们致力于防范化解,交出了一份稳定和谐的平安答卷。28天实现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双清零”,连续18个月无新增病例,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夺取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彰显了主城的硬核担当。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七五”普法成果丰硕,“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有力构建,荣获全国法治先进区。“通川有礼”系列活动扎实开展,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功创建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平安通川建设持续深化,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
放眼未来
争取新征程中的更大胜利
未来五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催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给通川区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多重利好。
站在新起点,锚定新目标,奋进者正迈步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通川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明确,今后五年通川区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及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推进“一轴两翼七支点”发展战略,建成“品质通川”、共享“有礼之城”,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人均GDP达到7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常住人口超过100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0700元、33400元,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经过五年努力,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速高于全省、领先万达开,成功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区);产业发展得到新提升,工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区域合作全面加强;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充分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在建成“品质通川”、共享“有礼之城”,率先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通川区目标清晰、行稳致远。
——聚焦物质基础富裕示范,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聚焦产业支撑,笃定高质量,跑出加速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尽快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打造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围绕“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消费提振“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空间布局。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园区化、都市化发展,着力构建“两核两带、点面结合”农业空间布局。构建东西部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聚焦精神文化富有示范,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坚持“以文化人、以礼化戾”,让有礼融入生活、文明沁润心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统筹抓好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和形态、业态、文态培育,留住城市记忆,焕发城市生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城市社区“十五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标志性文化产品,力争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
——聚焦城乡融合富足示范,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跨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力建好城市、振兴乡村,推进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能级提升,突出一轴引领、两翼驱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持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聚焦公共服务优质示范,在推动民生优先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全力办好群众关心事、解决群众忧心事、化解群众烦心事,让通川更有温度、更有机会、更有品质。促进社会保障更全面更充分、社会事业更优质更均衡、营商服务更便捷更贴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通川工匠培育工程,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加大“品质医疗”“品质教育”等民生事项投入,致力打造“川东北区域医疗协同中心和教育高地”;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聚焦生态环境优美示范,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让绿色成为最靓丽的底色。夯实生态安全屏障,围绕“两山两湖”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打造“城市绿心”和水源涵养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加快场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开展低碳行动,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将通川经开区打造为绿色低碳园区。
——聚焦社会治理优良示范,在推动平安和谐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创新社会治理,筑牢底线思维,防范重大风险,促进通川区长治久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五治融合”,走出一条符合通川区实际的“礼”治之路。增强综合应急能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通川建设,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领域风险,打造平安建设示范区。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将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恪尽职守,加倍努力,不断提升政府工作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征程上的艰难与挑战,通川区的党员干部信念坚定,始终坚持忠诚担当为政、依法规范行政、务实高效施政、清正廉洁从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共同富裕,指日可待!(曹芮铭 谭楚甲)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