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全面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的成绩如何?一起来看看。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9人,起诉14人;清理涉企刑事诉讼“挂案”12件,起诉强迫交易、职务侵占等影响企业发展犯罪68人;举行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联合市工商联为10家驻达民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
市人民检察院还与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西达州医院)承建方开展“检企共建”活动,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此外,全市检察机关对办理的企业涉经营类刑事案件,在依法不捕、不诉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推进平安达州建设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保持惩治犯罪、反腐的高压态势,强化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加强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批捕刑事犯罪897人、起诉1372人,办理涉枪、涉爆、危险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164人,批准逮捕毒品犯罪107人、起诉135人,决定逮捕职务犯罪案件17人、起诉21人,督促5名涉案人员主动到检察机关投案,立案侦查2件3人并全部移送审查起诉,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检察机关还积极落实市域社会综合治理,对213件群众来信全部做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推动一批重复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共开展公开听证12场,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今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聚焦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决维护民生民利,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一诈骗”等多发侵财类犯罪,共起诉269人;坚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共批捕60人、起诉63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持续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巡讲28场,引导相关人员强制报告案件13件,监督教育部门对教职员工全覆盖查询33633人;督促推动维修、加固窨井盖900个,开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起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4人,切实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此外,检察机关还广泛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5次、向市政协通报工作4次;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社区群众参加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法治进校园”巡讲等活动35次,征求意见建议46条;坚持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公开重要案件信息246条、生效法律文书752份、案件程序性信息2510条。
精准履行法律监督
上半年,在刑事方面,全市检察机关共提出刑事抗诉7件,监督纠正宣告缓刑错误案件3件,纠正提请减刑不当54件、监管场所违法22件、社区矫正脱漏管17件,优化提升了刑事诉讼监督。
民事方面,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裁判结果和审判程序监督案件99件,对依法不支持监督申请的33件案件,加强释法说理,疏导当事人服判息诉。专项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办理支持起诉案件36件,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110万元,扎实推进了民事诉讼监督。
行政方面,检察机关办理行政生效裁判、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监督案件25件,发出检察建议10件,推动一批行政处罚决定得到执行。聚焦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推动“案结、事了、政和”,促成实质性化解6件,行政诉讼监督得到了精准加强。
公益诉讼方面,检察机关聚焦民间借贷利息个税流失问题,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件,监督税务机关向民间借贷纠纷诉讼债权人征收个税111万余元。紧密结合城市创建部署,开展专项检察监督,紧盯乡镇食品安全、占道经营等群众关切问题办理案件42件,还根据需求开通了“随手拍”小程序,促进了公益诉讼检察的有序推进。
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积极推进“四化”队伍建设。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1800余人次,完善检察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常态化召开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议,以及时督促改进业务工作,倒逼检察官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此外,检察机关还评选出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8名,以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干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不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能力。
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围绕“6+N”顽瘴痼疾,检察机关推动干警深入自查自纠,全体干警主动填报个人自查事项662件,并结合“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制定“1+10”靶向整治方案,同步推进建章立制,新建制度14个、修订完善制度17个,摸排清查各类案件8525件,发现问题案件259件,对103个问题监督原单位立行立改。
达州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检察机关将坚持以法治服务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用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悟“三新”、应“七问”、作表率,为达州建设发展贡献更多的检察智慧和力量。(闫军 陈军 兰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