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官渡镇后河源村,青山翠绿、水声潺潺、空气清新、云层浮动,“以前根本不敢想,生活会这样安逸。”后河源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军感叹,“如今村里变化太大了,好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给我打电话,想回乡创业。”
后河源村位于万源市东北部,地处全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是典型的高寒山村。“过去我们条件艰苦,是真的穷。”陈玉军坦言,“全村4000余人,农业人口占98%。由于山高坡陡,以前大部分人只能靠种玉米、土豆和养猪维持生计,传统种、养业效益极低,群众兜兜里没得钱。”
后河源村针对地形气候特点,一方面着力打造绿色高山蔬菜基地,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耕地轮作等项目,整合土地资源,计划种植白菜、萝卜等规模化高山蔬菜基地;发展魔芋种植。另一方面发展养殖业,搞中蜂养殖,打造高山蜂蜜,发展生猪。
“一窝小小的蜜蜂,让我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后河源村村民王丽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从2015年开始接触养蜂,王丽家的蜜蜂从几箱发展到上百箱,如今每年产出数千斤蜂蜜,收入数万元。“未来我想把我们村的妇女都带动起来养蜂,大家一起致富奔康。”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2018年,后河源村与扶贫联系单位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结合后河源村实际情况,创新探索开设“文明银行”,对家风家规、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清洁卫生、感恩奋进等方面做得好的家庭进行加分;对卫生环境差、有不文明行为的家庭进行扣分,村民们可用“文明银行”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用品,但对改变生活习惯,改善精神风貌,起到了扶贫扶志同向同行的效果,进而净化美化农村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陈玉军坦言,活动开展还不到半年时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多了,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好了,村民践行文明行为、提升文明素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再也没有争当贫困户、不孝敬老人等陋习出现。
随着秦巴山区水土流失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境内的花萼山区域划入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后河源头列入万源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后河源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人人享受,人人保护”的口号,组织更多人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