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交相辉映,白云翠鸟竞相追逐,漫山遍野种植着低矮的花椒树……走进达川区管村镇蹇坝村,一派乡村新景象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蹇坝村党委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带领村民用“绿水青山”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为村民创造了美好新生活。
蹇坝村位于达川区管村镇的西边,地势峰峦起伏,地形以浅丘平坝为主,面积11.4平方公里。近年来,当地村委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组织村民发展起了青花椒特色种植业。
“以前我们这里基本以种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剩下的地大多闲置或变成了荒山,随处可见杂草丛生。自从土地流转后,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能务工拿工资。”自该村引进业主发展花椒产业后,村民张仕富一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家有5亩土地流转给了业主,每年能够得到1000多元的流转费用,我和老伴在花椒基地务工,每年还有近2万元的务工收入。”
“自2011年始,我便在阳岭村、蹇坝村等周边几个村庄参与青花椒生产基地建设,企业目前已发展青花椒种植约6000亩,不仅促进4000余村民增收,还带动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立生产基地。”达川区雏鹰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华述介绍道。
达川区青花椒产业园采用“大户带动小户、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辐射到了蹇坝全村,而且还辐射到了邻近的龙登村、五幅村、千丘村、阳岭村等,展现了整合乡土资源、聚力谋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是在王华述的影响下,才发展起了青花椒种植业,现在我们家年收入达10万元,成功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龙登村村民张代兴说。
“这些年,在青花椒经营过程中遭遇了多次资金困难,多亏有村干部的帮扶和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我们才一次次地渡过了难关。”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王华述仍激动不已。一旁深有同感的几位创业者也不住点头。
“蹇坝村种植约2500亩青花椒,亩产鲜花椒约500公斤。”蹇坝村党委副书记刘江介绍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青花椒种植产业的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向更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积极争创省级产业园区。
据了解,达川区青花椒主要栽培品种为九叶青、藤椒、天知椒等,培育从事青花椒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及大户700余户,全区已建成青花椒烘干房的业主近50个,购置安装烘干设备300余台套,年烘青花椒能力7200吨;建成冻库容积4300立方米,年可储存干青花椒2350余吨。预计今年全区鲜花椒产量近2万吨、产值达2.2亿元。
走出青花椒种植园,不远处的高坡上,一座砖木结构古建筑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当地远近闻名的罗家祠堂。”刘江告诉记者,眼下正在对罗家祠堂进行彻底修缮,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记者走近看到,祠堂门前的两尊石狮子栩栩如生、威武雄壮,展现出喷薄的力量。
刘江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依托罗家祠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申报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去,蹇坝村靠传统种植与贫困作斗争;现在,蹇坝村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青花椒产业成功脱贫。未来,蹇坝村将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奔向富裕之路。(彭小懿 向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