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严卫东赴达川区暗访检查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调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
继6月1日暗访检查达川区工业园区(北部)污水处理厂后,7月6日,严卫东再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检查该污水处理厂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严卫东登上处理池、沉淀池,认真查看进水口、出水口水质,向环保局专业人士询问水质是否达标排放。严卫东强调,污水处理厂是我市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设施,是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切实整改排放不达标等问题,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在管村镇九岭社区“青花椒+肉牛”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严卫东一行来到酒厂窑花椒基地制高点,俯瞰基地生产规模,了解基地花椒产量、市场价格、销售渠道、经济效益和村民收益情况。严卫东指出,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达川区种植面积广,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要坚定信心,不断巩固发展好花椒产业;要推进花椒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出品牌,推动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当地村民稳定增收致富。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老百姓办事方不方便?”“老百姓最常办理什么业务?”在管村镇九岭社区便民服务分中心服务窗口,严卫东与办事群众和窗口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实地调研达川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在听取达川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汇报后,严卫东指出,要结合改革后人流物流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研究,统筹做好“发展、服务、治理”等关键工作,形成一批富有成效和推广价值的改革创新成果。要紧密结合乡村振兴,遵循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科学做好村镇总体规划。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上来,抓实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具体工作,努力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
李祝荣参加调研。(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