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的515艺术创窟迎来不少游客看展打卡。谁也想不到,集合一大批名画家作品的地方只是昔日的炸药仓库。
而比515艺术创窟还要闹热的地方,当属全面升级打造后的万源市龙潭河风景区。伴着缓缓的流水,游客们漂流而下,夏日里的烦闷、炎热在幽幽世界里消散不见。
亲文、亲旅,眼下在达州也可随意切换。如果还不过瘾,不妨去宣汉巴山大峡谷转转,品味巴文化的魅力,纵享山野之巅的宁静,感受文旅小镇的繁华。
在达州,能叫响、还能“炫耀”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回望1998年,彼时的达州旅游业开始发力,全年接待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2020年,达州旅游接待3794.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2.57亿元。
22年的默默耕耘,让水墨达州变得分外美丽,也让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达州经济腾飞的重要支点。
抓好项目建设
实现资源向资产转化
“达州的旅游工作起步较晚。”据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0年前,旅游景区最高等级只有国家3A级。
为抓好文化和旅游发展,达州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达州“6+3”重点产业之一,并作为“五百亿”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
近年来,达州充分整合生态资源,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大巴山生态康养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全市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加速实现“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经济大市”跨越。
利用迷人的巴山风光、神秘的巴人文化、不朽的红色精神、多彩的巴渠风情、独特的古镇风韵等资源,达州逐渐形成了以八台山、巴山大峡谷、五峰山、峨城山为代表的奇山异水景区和以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成都山玫瑰谷、磐石月湖旅游区、洋烈水乡、碧瑶湾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达州有33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11个4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4A级和12个3A乡村旅游景区。
“巴山大峡谷已是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4A级景区和四川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地,目前创建5A级景区资源评审正待国检。八台山已是国家级自然遗产地和4A级景区,大巴山第二峰,迎接四川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已启动创建5A级景区工作。”据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内核”提升
实现文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不再是美景的欣赏,更是文化的探寻。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就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两大目标”,即: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
达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让巴文化成为旅游“内核”是迈出的第一步。
达州出台了《达州市巴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实施遗址保护发掘、学术研究、成果展示运用“三大工程”,采取“项目化推动、清单式管理”思路予以推动。
目前,达州主城区建成巴文化主题展陈馆,三里坪巴人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项目库;完成博物馆临展厅装修、南宋鸿钟保护亭工程;建成达州非遗陈列馆;建成渠县汉阙、文庙,开江牌坊,达川区真佛山庙群、石桥牌坊等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
达州是一方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核心区域,用“红色文化”助推旅游业发展则是第二步。
如今,“两弹一星”神剑园、“血战万源”红军公园、“一县建一军”宣汉巴山红军公园、石桥“中国红色第一街”、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和中国红色第一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等遗存,已然成为了众多游客探寻红色文化之地。
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得到全面完善时,达州又将旅游品牌创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将依托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打造“巴山山地运动”品牌;依托黑宝山、五马归槽、峨城山、五峰山等打造“巴山生态康养”品牌;依托铁山—凤凰山—莲花湖—双鱼湖—州河两岸打造“巴山城市休闲”品牌;依托真佛山、賨人谷、金山景区等打造“巴山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磐石月湖旅游区、乌梅山、万花源、洋烈水乡、渔人部落、碧瑶湾、莲花世界等打造“巴山乡村旅游”品牌;依托飞云温泉、海明湖等打造“巴山温泉疗养”品牌;依托龙潭河、龙嬉谷水世界等打造“巴山漂流度假”品牌。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活了“山水”文章,走上了文旅融合之路,达州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还在不断“进阶”——瞄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积极培育发展骨干企业,壮大市场主体,延伸旅游产业链。
开通城区至4A级景区客运线路14条,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八台山—龙潭河—巴山大峡谷旅游通道建设纳入全市交通规划并加紧开展前期工作;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车站;推动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文化艺术走进景区,八台山、巴山大峡谷等将景区参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融为一体。
2015至2020年,新改建旅游厕所171座;共发展旅行社30家,服务网点106个,星级饭店10家,旅游客运公司3家,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厂家105家。
同时,赴周边地区举办“春漫巴山、水墨达州”“清凉度夏、畅游达州”“巴风賨韵、秋意达州”“巴山雪国、冬游达州”四大主题营销活动;成功举行“市长邀你游达州”全省首场文旅网络直播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七届旅游发展大会、达州市首届文旅发展大会、四川省第十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统筹指导各地及景区、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主动顺势而为,开展采摘赏花、动物文化、露营避暑、拓展训练、低空飞行、漂流体验等特色活动提升人气;创新推出“达州旅游苏醒游”“嗨游达州”等惠民措施……
与此同时,达州还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新型城镇、商贸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助力全域旅游发展;紧盯“三类500强”,多次召开文化和旅游专题招商推介会,现场推介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合作协议。据悉,仅2020年,我市文旅产业累计签约项目达34个,签约资金611.94亿元。
如今,文旅产业不仅悄然改变着巴渠大地,还成为了拉动达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