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
6月7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之“如何推动达州交通运输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在家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负责人,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讨论。
讨论会上围绕达州交通运输面对激烈竞争怎么找出路,深入探讨达州交通运输的发展压力、发展短板、服务品质、要素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对全市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其余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围绕分管领域工作和科室以(单位)职责进行讨论发言。
在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谋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到会人员立足达州交通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围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个方面深度分析达州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对如何推动达州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重点方向。
一是补齐当前交通短板,构建“二高十线一枢纽”区域铁路网,“一环三纵六横二支”高速公路网、“八快速十八干线”区域公路网,“一干两支”航道网,加快推进达州金垭机场建设,形成外联内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打造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推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协调发展,完善铁公水空节点集疏运体系,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便捷转换。三是提升公共交通质量,创新城市公交运行模式,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四是实施智慧交通战略,建成交通运行检测与应急智慧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树立“交通+城市建设”、“交通+乡村振兴”、“交通+旅游”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理念,服务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
会议强调,全体交通运输干部职工要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为契机,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力推进达州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百年诞辰。
市民政局
为推动“三大”活动落地见效, 6月9日上午,市民政局召开“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集中学习暨“面对激烈竞争,我们怎么找出路”专题研讨会。
会上深入学习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有关蕴含达州未来发展机遇的政策文件。
在专题讨论会上,大家围绕“面对激烈竞争如何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找出路”展开专题研讨,深入研讨民政部门如何进一步优化全市行政区划调整、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会议指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全市乡镇从原来的315个减至200个,减幅36.5%;建制村从原来的2714个减至1662个,减幅38.7%,重塑了经济地理版图,拓展了中心城区和县域城乡发展空间,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推进“后半篇”文章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保障配套不够、发展资源不够聚集、服务供给不够优化、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达州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为应对我市面临的激烈竞争、严峻挑战和发展短板,会议要求,一要着力优化调整县级行政区划。紧紧抓住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作为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密切关注国家、省在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动态,细致周密掌握设区政策标准,加强与省民政厅的沟通汇报,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国家、省给予达州大力支持。二要继续深化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依法厘清乡镇(街道)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健全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结合。以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依托全市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机构,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体系,建立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正常增长和“选育管用”长效机制。以社区为依托为区域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三要加强城乡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优化基层工作力量,建立健全“一核多元”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对村(社区)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积极孵化符合产业发展、符合基层治理、符合公共服务需求的社会组织。
会议强调,一要强化被撤乡镇区域党委领导,依托创新设立的“乡镇党委—被撤乡镇区域党组织—村(社区)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形成党委领导、区域负责、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二要重点聚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按照省市制定的“1+24”工作方案,统筹抓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撤并后的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三要优化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加强被撤乡镇卫生防疫、治安管控和社区服务,加大学校、卫生院投入,实现乡镇机构撤减、公共服务更优。全面治理被撤乡镇断头路、泥巴路、瓶颈路,支持被撤乡镇开行农村公交,解决群众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巩固提升改革成效。
市口岸物流办
6月15日上午,市口岸物流办开展“三大活动”第五次专题活动,全体干部职工参加。活动主题围绕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深入讨论“如何进一步引领口岸物流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500亿产业集群,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年轻干部代表立足达州实际,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厘清了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一是做好规划。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邀请西南交大研究院高标准编制《达州市“十四五”口岸物流发展规划》。目前围绕该规划已进行了两轮讨论和三轮征求意见,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找准方向,全力建设达州创建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二是打实基础。针对达州物流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的现状,要突出“补齐短板、积蓄后劲”,更要争分夺秒,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动一批期盼多年、奠基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落地,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公用型保税仓库尽快投运,为下一步口岸物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抓准主体。经过前期全覆盖大调研和全面精准摸排,进一步规范和整治达州物流市场小、散、乱的物流市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从区域发展的长远出发,招大引强,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招的进、留得住”;要加快启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针对“种子”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不同发展梯度企业,在人才引进、用地保障等方面精准施策。
四是深挖潜力。达州有着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当前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机遇下,口岸物流发展前景无限。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要紧盯目标,深挖自身潜力,提高物流统计水平,建立健全数据预报制度,做强物流产业,以成功创建全国绿色货配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引领口岸物流产业发展壮大,为达州加快形成500亿产业集群、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口岸物流力量。
市农科院
为深入推进“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讨论活动,坚定落实《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真正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6月9日上午,市农科院围绕“面对城乡差距怎么促协调”组织开展专题大讨论。
会议指出,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协调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城乡差距所在,走好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认真务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着力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予以回应。二是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和城市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农业科研单位,需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提升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跟党走、听党话,做一名合格的五好干部。二是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统筹产业规划,着力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做到规划先行,有前瞻性的推动产业规划。三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四是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己任,扑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带进农户家中。五是发挥好农科专家、科技特派员、土秀才、土专家的作用,实行一园一基地一团队,保障技术支撑,强化科技服务,扩大推广示范。六是发挥好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庄、农科小院、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指导作用,以统一技术实现统一的产品。七是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延长产业、价值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八是要运用调查研究能力,认真调研总结生产或产业各环节的问题,力争将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九是广泛宣传乡村产业先进社、村(镇)、县(区),以年度或季度召开现场会进行评比,进一步扩大先进代表带头示范影响力。十是对服务乡村的科技人员实行表彰评比,以技术应用产生的效益、群众满意度和贡献大小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在推先评优、职称职务晋升中优先考虑,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