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我的身份证掉了,怎么补办呢?”日前,达川区石梯镇高观子社区6组村民何三俊急忙来到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找到社区综合专干李善明。
“不着急,写个证明,明天我去镇上跟你补办。”
“我不认字,不会写!”
“我帮你写,再读给你听。”说话间,李善明便开始代写证明。
高观子社区是原达川区五四镇的一个农村社区,距原五四镇场镇3.5公里。
去年初,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五四镇被撤并到邻近的石梯镇,社区离场镇的距离变成了11公里。
撤并之前,很多群众担心场镇撤了办事不方便。
但乡镇撤并后,便民服务中心仍然保留外,村里还建起了代办室,专门为群众提供39个项目的收件代办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石梯镇高观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看到,一块“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室服务流程及服务项目”的公告栏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将代办的事项、代办应交材料、承诺时间以及代办服务流程都公布出来,群众一看表就一目了然。”石梯镇镇长李刚表示。在另外一个公告栏上,记者看到,在便民服务代办室人员公示、值班轮次表上,清楚写明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村委会值班干部的名字、职位、电话及监督举报渠道等。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达川区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达川代办”新模式,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办事不出村。目前,达川区已成为四川省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
群众遇事
代办员全程免费代办
“你母亲陈代述的高龄补贴已经办好了,补贴将按月打到她的社保卡上,请注意查收。”3月11日,石桥镇便民服务中心道让分中心主任吴万忠给在成都务工的五童坪村4组村民李培羿打去电话。
“这么快就办好了,真是太感谢了!”李培羿高兴地说。
李培羿的母亲陈代述今年81岁。近年来,一直随李培羿在成都生活。
3月5日,李培羿听说根据政策老人年满80岁便可申报高龄补贴,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村党支部书记叶操打电话咨询,并计划带着老人回老家办理。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叶操除了是村党支部书记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村便民服务代办员,平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村民提供低保、高龄补贴、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便民服务代办。
叶操在确认陈代述老人的身份信息后,告诉李培羿符合申报条件,只需通过微信把老人的身份证和社保卡拍照传给自己即可。申报完成后,便民服务中心会对审核结果进行反馈,全程不需要跑腿。
就这样,远在成都的李培羿通过微信把母亲的身份证和社保卡拍照传给了叶操。不到一周时间,申报高龄补贴的事就办好了。
“虽然很多政务服务都可以在手机APP上申请,但现在村里大多数都是年龄较大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再加上交通不便,政策不熟悉,如果没有村干部代办,村民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很多趟。”吴万忠告诉记者,村民有事要办理一般事务,既可以打电话找代办员代办,也可以到村里的代办点窗口进行办理。
今年,伴随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推进,达川区又针对合村并组大力实施村级代办员制度,每个村确定3至5名村组干部为代办员,负责为村民上门收件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
“有人办事”,更要做到“有钱办事”。达川区将办事不出村组、不出户的运行经费和代办补贴列入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项目,各乡镇按照社区便民服务室2万元/年、村便民服务室0.6万元/年标准,充分保障便民服务室工作经费,确保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有效运转。同时,将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运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作为镇村纪委日常监督重点,对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员服务质效定期进行考评,通过群众评、纪委督、政府考,有力确保了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群众省事
一个电话上门服务
“段大爷,您腿好些没有呢?您有什么生活用品需要代买不?我下午去镇上顺便帮您带回来。”日前,石梯镇高观子社区代办员段玉辉来到68岁老人段玉哲家,“那就麻烦帮我带包洗衣粉和纸吧。”段玉哲与段玉辉的情义还得从去年一次意外说起。去年的某天,段玉哲在家使用家用农机时,操作不当将脚弄伤,瞬间血流不止,情急之下突然想到了来他家发便民服务卡的代办员段玉辉,便抱着试试的态度跟他联系。没想到一会儿工夫,段玉辉就骑着摩托车赶到他家,将他送到石桥医院。在治疗期间,段玉辉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现在,段玉辉隔三岔五就跑去找段玉哲等村民家里了解服务需求。
“农村留守人员多是老人,行动不便,推行代办服务就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达川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向晓燕向记者介绍,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在区纪委监委组织协调下,达川区全面推行“全岗通”服务和全天候办公模式,发放“便民服务卡”,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明确服务事项、所需资料、办理时限。群众办事,只需按需点单,按清单要求提供资料,实行一次接件、限时承诺、办结销号,让服务事项一次办结,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还全面推行由村(居)民小组长或村级后备干部担任流动代办员,开展上门服务、上门代办。
据了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达川区以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抓手,梳理出39项便民代办事项,在全区424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便民服务室,通过“定点办、上门办、延伸办、随时办”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和生活物资代购等代办服务,实现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