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宣汉厂溪天麻种植基地,大片大片的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该基地由川汉生态农业公司建立,目前已种植天麻8万亩,预计达产后将增加产值上亿元。
“秦巴无闲草,遍地皆灵药”。达州生态环境优越,中药资源丰富,是道地药材适宜生长区,素有“秦巴药库”的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建设“健康达州”和中医药强市为目标,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和支持举措,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实现产值50亿元。”这是《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行动方案(2020-2025年)》中列出的一个“小目标”。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制定《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编制《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一核引领、两翼带动、六极赋能、全域发展”布局,提出“两基地三中心”建设任务,高屋建瓴统揽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达川区百节镇肖家村,大片大片的乌梅树上早已硕果盈枝。乌梅是药、食、花同源植物,达川区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拥有全国最大的乌梅原生资源林。包括乌梅在内,达州有着丰富的中药材品种资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市境内有野生中(草)药资源2386种,中国药典收载431种。
丰富的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坚持提质扩面,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建成乌梅、皮桔2个现代中药科技产业示范种植基地,厚朴、黄柏、杜仲、白芷、百合等37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宣汉县、万源市和达川区被列入省中药材种植重点县,着力发展17个主要品种、7个特色品种的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
同时,我市坚持三产融合,将中医药产业细化为种植、生产加工、商贸流通、教育(人才)、医疗、养老、康养七大板块若干具体项目,制定“1+N”任务清单分层级、分年度有序推进,产业延链补链梯次发展。目前,全市拥有中医药相关企业289家,综合产值65亿元;达州市现代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入驻中医药企业8家;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3个,一批中医医养集聚地、中医药养老基地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或加快建设,百里峡药博园成功入选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项目。
申请入驻、发布需求、平台匹配、线上签约……点击进入“秦巴药库”官网,平台企业入驻流程一目了然。我市加快完善中药产业流通体系,全力打造集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现代仓储物流及电商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围绕建设“秦巴地区大健康市场发展的先行地”,规划建设“魏蒲大健康产品市场集群”,推动市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搭建川东北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中心。此外,据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透露,我市正在加快开展中药材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预计今年10月上线试运行。
前不久,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发布了《2021年新生入学指南》。该学院创建于2019年,是四川省唯一的中医药高职院校。据统计,达州现有4家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开设中医药类别专业17个。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种植基地产学研一体发展,建好省中医药科学院达州产业技术分院,开展中药种植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与中科院、西南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建立中医药制剂研发中心和中药材研究所,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推进力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广泛认同度前所未有,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以传承创新为主题、以改革突破为动力、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秦巴地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和中医药强市,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贡献。(张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