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万源识别贫困村170个、贫困人口3万户9.3万余人。2020年,万源获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目前,万源已实现所有贫困村及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零,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如今的万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背后,离不开万源市财政局全力作好财政资金保障,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帮扶质效,为万源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财政力量”。日前,万源市财政局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一线结对”帮扶到村
为帮助竹峪镇大柏树村、团包寨村、东梨村顺利脱贫,万源市财政局统筹安排部署,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安排3名党组成员定向包村;制定村年度帮扶计划,落实月度帮扶清单。
选派第一书记3名,派驻工作队员1名,落实局机关85名干部职工帮扶任务,围绕“六大帮扶任务”,扎实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提供政策解读、民事代办等服务300余人次。
制定帮扶工作日常考核管理办法,局领导周末、节假日带头开展遍访,每周到村督导1次帮扶工作,推动形成“一把手统筹抓、分管领导包村抓、机关干部结对抓”的帮扶格局。
“基建改善”帮扶到位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帮扶村出行难题,万源市财政局先后争取革命老区资金455万元,协调整合涉农资金等1162.25万元,新建平板桥2座、社道路26.91公里、连户路2.2公里、生产便道2.7公里、硬化社道路6.3公里。
饮水事关群众生活健康。万源市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174.75万元,维护大柏树村河堤2处,新修堰渠1公里,新建团包寨村集中供水工程5处;开展“一事一议”,组织群众筹资5万元,实现大柏树村六社群众饮水安全,解决30亩农田灌溉问题。
电力和群众日常息息相关。万源市财政局协调某电力公司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在大柏树村增设变压器2台,完成三社高低压线路改造,解决大柏树村电网老化问题,让群众用上了放心电。
安居才能乐业。万源市财政局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及人居环境改善“双管齐下”,为团包寨村协调风貌打造项目资金30万元,先后完成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111户,实施危房改造及人居环境改善811户。
“产业致富”帮扶到人
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在产业扶贫中,万源市财政局注重大户带动,帮助大柏树村村民景波建起养鸡场,年饲养量达1300余只、出栏1000余只,实现年收入6万元。帮助村民张绍茂建起养蜂基地,发展中蜂40桶,带动了本地群众兴业创业。
同时按照“村民出劳种植,公司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及产品收购”产业发展模式,协调万源市花萼食品有限公司引进种植树花菜20亩,帮助大柏树村建起树花菜种植基地。
编印《中药材种植手册》120册,帮助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达标”工程,通过村集体入股方式,支持团包寨村建立中药材基地20多亩;引导和支持大柏树村群众养殖中蜂50桶,发展青脆李200亩,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固本培元”帮扶到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万源市财政局坚持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为工作主线,结合“城乡结对共建行动”,协同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配备价值10万元的医疗设备及图书,开办“道德讲堂”,组织评选“星级脱贫户”。
利用农民夜校等阵地,邀请种植专家、养殖能手等为群众开展培训,培育“中蜂之星”“养鸡之星”等示范脱贫户20余户,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自万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万源市财政局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本级投入等方式,投入财政资金62.23亿元,为脱贫攻坚“收官决战”做好了资金保障。常态化开展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2018、2019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优秀等次。争取各类资金1300万元,为帮扶联系村新建村社道路35.4公里,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解决80亩农田灌溉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1户,实施危房改造及人居环境改善811户,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面貌得到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