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0年达州市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
2021年1月18日和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先后发布了2020年我国和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数据。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增长2.3%;四川地区生产总值48598.8亿元,增长3.8%。我想,大家也十分关注我市2020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下面,在这里我向大家作一介绍。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市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出台“稳定经济23条”“加快经济恢复3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全市经济总体平稳、逐步向好,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全省。
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20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18.6:34:47.4。
一、农业方面
2020年,全市粮食播面56.01万公顷,增长0.6%;粮食总产量319.37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增长0.5%,实现“十四连增”。经济作物播面27.66万公顷,增长6.8%。生猪复产扩能成效显著,全市生猪出栏370.17万头,增长15%;生猪存栏255.02万头,增长30.0%;能繁母猪存栏24.56万头,增长34.3%。牛羊出栏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04亿元,增长5.7%,为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4.62亿元,增长5.6%,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突出。
二、工业方面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受煤炭企业分类处置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全市整个采矿业下降了13%。其中,煤炭减产443.85万吨,产值下降29.6%。但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9.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5.2%。另外,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纺织服饰等行业,虽然前期受到疫情影响,但后期生产发力,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拉动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成为去年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工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看,除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的总产值下降外,其余各产业集群表现不俗。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0.9%,智能装备产业增长23.6%,农产品加工产业增长11.4%,新材料产业增长10.6%,医药健康产业增长7.4%。此外,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642.1亿元,增长10.9%。建筑建材产值达260亿元,文化业收入61.51亿元,现代物流业收入34.88亿元。
三、服务业方面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4亿元,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2.9%。2020年以来,我市服务业特别是一些传统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影响大,消费领域尤其明显。全年餐饮收入下降2.6%,住宿下降3%。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虽逐月好转并且好于全省,但全年零售总额仍然下降1.3%,没能实现由负转正。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1.2%。可喜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6%,金融业增长4.6%。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2020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强力推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在所有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22.6%,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3.4%,其增速远高于全部投资,对投资拉动强劲。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达到21.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
五、财税及居民收入方面
2020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2.3亿元、支出规模达到436.7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4.4%和4%。在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全市税收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各项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4.7%。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97元,名义增长7.8%,增速排全省第9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1元,名义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6元,名义增长8.8%。另外,202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六、县域经济发展方面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我市7个县(市、区)和达州高新区克服困难,加倍努力,推动发展。特别突出的是,高新区发展继续领跑全市,GDP增速达到5.6%,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宣汉县GDP突破400亿,居全市第一。主城三区(通川区、达川区、达州高新区)经济总量达到700亿,主城担当逐步显现。
总的来看,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我市“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画上了圆满句号。但我们也看到,目前世界格局受疫情冲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展望2021年,全市经济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好字至上”,努力推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达州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