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法院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政治建院、质量立院、智慧强院、文化兴院、从严治院”工作方针,纵深推进“六个实质化”,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决胜年、营商环境优化年、诉讼服务提升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1300件,审执结50710件,结案率98.85%。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4417件,审执结4358件。市中院荣获全省法院综合工作优秀奖。审判监督工作受到最高法院通报表扬。
2021年,全市法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促进“六个实质化”由“深”到“固”,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奋力推进新时代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达州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2020年全市法院工作回顾
一、依法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依法从严从快审结一审涉黑涉恶及“保护伞”案件63件572人,结案率100%;依法审结全国扫黑办督办的吕某波等37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加大“打财断血”力度,依法追缴、罚没财产近2亿元;深入推进“行业清源”,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52份,反馈率100%,司法建议工作居全省第一。被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表彰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突出打击重点领域犯罪:
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5件;审结侵害留守妇女儿童、危害校园安全、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犯罪案件38件;审结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犯罪案件19件;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06件269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118人;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56人,其中被告人原为县处级以上6人;联合六部门发布《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公告》,审结相关案件26件。
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审结案件1282件;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过失犯罪等依法适用管制、宣告缓刑等非监禁刑816人,免予刑事处罚3人;保障律师依法履职,为946名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对33名未成年人封存犯罪记录,帮助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对653名罪犯依法裁决减刑、假释,促进其改过自新。
二、紧紧围绕“六稳”“六保”,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保障夺取“双胜利”:
联合市级政法部门出台《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十条意见》;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被告人钟某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案入选全省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微法院等平台网上立案7591件,网上调解2146件,网上庭审2365件;广大干警深入当地街道社区开展疫情排查、法治宣传等志愿服务4200余人次。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审审结商事案件13853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审结达钢集团破产重整案,该案入选全省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和全市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审结一审行政案件399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1.63%;审结破产案件18件、知识产权案件114件。
积极推进建好“示范区”:
出台司法服务保障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与重庆二中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推进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执行等领域务实协作,联合发布涉金融、涉民生等领域司法白皮书及典型案例13件;开设万达开诉讼服务专窗,办理跨域立案、委托送达、委托调查取证事项1712件次。
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审结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0件,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保险等案件9557件;审结涉农纠纷案件161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报酬903.2万元,向确有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01.7万元;审结乱砍滥伐、污染水源等破坏环境犯罪案件125件,广泛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修复性判决方式,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纵深推进诉源治理:
7个基层法院全部依托综治中心,挂牌成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广泛开展“民法典宣讲基层行”活动,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一社区(村)一法官”联系制度,全市联创建无讼村(社区)38个。
全面提升诉讼服务品质:
全市共引进15个第三方调解组织、113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案件7618件,委派、委托和邀请调解案件2482件,司法确认案件1221件,以简案速裁方式办理案件13759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大竹、达川法院被评为全省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
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执结案件16356件,执行到位标的35.7亿元;完善执行查控联动机制,108名网格员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线索365件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9979人次,限制高消费10156人次,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动车等 30339人次,罚款、拘留和追究刑事责任158人,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依法及时将3907名已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移出失信名单。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过硬法院队伍。
突出思想政治建设:
牢牢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重点工作、重大事项16件次;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化建设,有效利用“两网两微一抖”等平台,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深化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金色天平”智慧党建平台荣获全市机关党建“创新奖”;3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示范党支部;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
分级分类培训干警982人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建立青年干警导师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选任力度,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连续三年入选全省法院“十佳庭审”,一件庭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1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35个集体和48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深化纪律作风建设:
认真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三非”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制定209条整改措施,新建、修订制度30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率先在西部地区法院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推介,市中院在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上作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发言。
2021年全市法院重点工作
关键词:
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报告解读:
聚焦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十一),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达州。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骗抢、食药环等突出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犯罪,坚决遏制犯罪形态智能化、网络化势头。
关键词:
着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解读: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司法应对,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化万达开司法协作,妥善审理涉“示范区”建设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相关案件,司法助力乡村振兴,依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
着力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报告解读:
以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为着眼点,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诉源治理体制机制,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助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切实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广泛开展以案说法、以调释法活动,为守护群众美好生活传递法治温度。
关键词:
着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报告解读:
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有序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任务。以更高标准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标准化、行政审判优化审,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加快构建与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坚持强基导向,加快建设智慧法院4.0版,深化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及运用,提升审判法庭和人民法庭建设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报告解读: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落实全员政治轮训制度,不断提升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实施青蓝工程和智慧法官培育工程为牵引,构建年轻干部梯次培养链,壮大领军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向纵深发展。( 闫军 闫伟宏)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