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坝镇长乐村,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帮武“舍肾忘死”带领村民致富奔康的先进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求是杂志等媒体广泛报道。
粗中有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杨帮武被村民成为“铁支书”。他开创的“杨帮武民心工作法”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创新创造的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方法,曾获四川省委组织部重点推广。
在村办公室门口的公示栏上,“民心工作法”的根基被“铁支书”高度概括为一句话:“事情亮开了好,只要心中没得鬼,不怕群众那张嘴”
“杨书记是个火爆脾气,但村民们都服他、敬他,就因为他带领下的村支两委干部做事公开、透明,大家心里都敞亮!”长乐村村民李文超说。
长期以来,农村村支两委负责人直接管钱、管物、管人,自由裁量权较大,“微腐败”易发。大竹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多达36万人,农村留守人群较多。正因如此,大竹县的基层“微腐败”问题,大多与留守人群有关。而在外面打工的人,对家乡的基础建设、村里资源处置、民生资金使用等事宜又特别关心。
如何让所有村民都参与到村务监督中来?2016年,大竹县创新打造了“阳光惠民”互动平台,开设民生资金监管、农村“三资”管理、百姓在线评价三大版块,群众可通过互联网、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触屏设备,随时进入平台查询、反馈及评价,监督基层干部权力运行。“民心工作法”倡导的村务公开搭上了“互联网+”的时代快车,成为扎紧“微权力”制度笼子的重要一环。
在脱贫攻坚中锤炼人才队伍、在脱贫攻坚中密切干群联系、在脱贫攻坚中管好护好干部;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才的摇篮、成为干群的纽带、成为战斗的堡垒。如今,大竹县70个省定贫困村顺利退出,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