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环境保护局获悉,经达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从12月18日0时起,启动达州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应急响应级别为III级。
为进一步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督查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12月17日上午,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带领市扬尘治理办检查了滨河路道路保洁冲洗进度,先后到市委党校拆迁工地、江湾城搅拌站、市职教园道路施工场地等现场,检查扬尘污染问题整改及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实地督促加快凤凰山隧道、金南大桥建设进度,就近期空气污染问题要求增添措施。
达州启动 重污染天气III级应急响应
根据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区域黄色预警的通知》,2017年12月18日至25日,污染气象扩散条件由2级升为4级,污染逐渐累积、加重,可能出现一次中度污染至重度污染过程,短时可能达到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达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从12月18日0时起,启动达州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应急响应级别为III级。
应急响应期间,达州市将制定并组织实施重点涉气工业企业污染物减排10%以上的具体方案;停止城市主城区室外喷涂、粉刷、切割、护坡喷浆作业;除应急抢险外,停止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包括:停止土石方开挖、回填、场内倒运、掺拌石灰、混凝土剔凿等作业);加强施工扬尘环境监理和执法检查,并对建筑工地覆盖防尘布和洒水(保证洒水强度达到0.6mmH2O/hr)。
同时,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频次的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作业频次,城市主城区主要道路、行道树每天至少进行2次冲洗除尘,严禁脏车入城;禁止城市主城区露天烧烤、腊肉散熏以及各类露天焚烧行为;强化城区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管理;督导主城区露天堆放场地散装物料全部苫盖和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禁止城市主城区上路行驶国一、国二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含驾校教练车);禁止城市主城区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辆上路行驶;禁止城市主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部门督导
重点在建工程项目扬尘情况
17日上午10时许,在滨河路保洁现场,检查组逐段逐点对比了保洁质量,对已经完成冲洗的滨河路电力公司至南门口段予以充分肯定,在沿途发现零星白色垃圾,看到保洁人员正在忙碌的工作,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程德凯上前进行了关心和问候,询问了解了保洁人员排班情况和工作强度。
随后,检查组查看江湾城搅拌站作业现场,发现砂石乱堆、污水乱排乱流,污染较为严重;在市职教园施工片区道路施工场地,看到裸露泥土已经部分覆盖,仍存在文明施工未达标问题,当即要求,一定要衔接责任主体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督促限期整改,落实治尘责任,强化治尘治污措施,限期整改达标。
在凤凰山隧道及金南大桥建设现场,检查组看到两个重点项目都基本完成了通车准备,交通标志标线已部分施划,道路两侧绿化栽植和设施设备安装正在抓紧进行,照明设备已经在进行调试,仍有部分附属设施的安装需要抢抓进度,方能确保按期通行。
在现场检查后,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程德凯要求,一是要把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住当前扬尘污染的突出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二是加强施工场地文明规范,要推进扬尘治理联合执法,严格管理,督促施工责任业主按照“六必须、六不准”要求文明施工;三是要继续抓好禁止脏车入城和查处抛洒遗漏的货运车辆;四是做好近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协调抓好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的整改和督导。
力度空前
南城“三抓三防”初见成效
昨日,记者从达川区城管执法分局了解到,根据上级部门安排,整治期间抓源头管控,防治扬尘污染。严格落实专人监管制度,紧盯硬件达标、清扫保洁、密闭运输等关键环节不放松,加大对城区在建工地管理。同时,加大巡查力度,严管重罚渣土运输车辆抛冒滴漏行为,立案查处15起,查处和规劝入城脏车1900余台次。规范城区各类道路开挖行为37处,有效遏制施工扬尘污染。
“抓设备安装,防治油烟污染。”达川区城管执法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5月起,南城正在同步推进餐饮行业油烟净化器安装工作。目前,城区内大中型餐饮企业106家已全部安装完成,中小型餐饮店865家已安装470余家;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25家全部安装完成;城区内幼儿园67家已经全部安装油烟净化器,均超前、超额完成油烟净化器安装工作任务。同时,严格管理夜间烧烤市场。9月底前已全面取缔城区主次干道的露天烧烤98家,更换电烤、气烤设备50余个,城区餐饮油烟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抓腌腊制品熏制,防治烟尘污染。”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城市发展,城管部门强制拆除原有腌腊制品熏制规划点4个,违规私自搭建的熏制炉灶15处。同时,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引进无烟熏制设备,重新规划设置2个机熏点和1个传统熏制点,提前打响今年腌腊制品熏制专项整治攻坚战。(李泽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