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作为达州市大竹县竹城人民的“母亲河”,由南支流、北支流和护城河干流三部分组成,南支流3867米、北支流2926米、护城河干流3980米。由于年久失修、淤泥沉积,河道最宽处仅有10米,最窄处尚不到3米,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城区洪涝灾害多次发生。特别是,城区污水直排河道,致使河水浑浊、变稠变臭,夏天蚊蝇飞窜,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对此,达州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改变城区护城河生态环境,责成大竹县将城区护城河治理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一号工程”组织实施,要求要高起点编制项目方案、规划设计、功能定位、防洪标准、绿化景观等,先后制定出台《护城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护城河治理工程指挥部重大事项议事制度》《护城河治理工程建设奖惩办法》系列文件,主要领导多次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挂包推进,定期召开会议前瞻研判、统筹调度,攻坚破难解决工程中拆迁、资金等难题。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各部门和建设单位“抢晴天、战雨天,撑起电灯当白天”,增设混凝土水坝、清除乱石淤泥,降低河床、回填硬化,将污水引入污水管网,不断美化净化河道环境。截至目前,护城河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约6亿元,完成河道整治7.16公里(一期3.54公里、二期3.62公里),修建河堤14.32公里,埋设雨污干管14.32公里,建成桥梁18座,建设市政道路14公里,安装栏杆14000米,绿化面积达21.6万平方米,建成漫卷诗书、双溪燕尾、竹韵菁华等6处景观节点,拆迁危旧棚户区面积达13万平方米,建设安置点3个,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安置房976套。
2017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达州市大竹县县城污水直排护城河问题后,大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在东湖公园、竹中315校区、东柳老桥3处安装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投入120余万元,在沙桥、水街、滨河丽城、东湖壹号等重要流域节点栽植5000平方米生态浮岛,有效降解水中的COD、氮、磷含量,推动水体透明度大幅提高,水质指标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启动东柳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一期、乌木滩-护城河-东湖“河库连通”工程,有效推动护城河水体持续净化。
如今的护城河河道两旁玉栏砌雕,人行道边绿树掩映,护坡庭园青草茵茵,微风轻拂河面粼粼。幸福的竹城市民在沿河两岸,有的打太极、有的扭秧歌、有的活筋骨、有的谈趣闻、有的急步走、有的闲转悠。治理后的护城河变成了防洪保畅的“安全河”、雨污分流的“健康河”、水清岸绿的“生态河”、休闲娱乐的“景观河”、人水和谐的“亲水河”、底蕴丰厚的“文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