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1月4日举行的2020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四川省大数据发展大会上,我市报送的参赛作品——达州市“智慧党建引领智慧社区治理服务”信息化平台获得政务大数据应用赛“十佳案例”奖。通川区小北街智慧社区建设是该平台落地见效的主要试点,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安全智能化 刷“脸”构筑平安
“刷脸才能进门,住这里感觉很安全。”通川区小北街社区黄葛苑小区居民陈梅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很满意。记者在黄葛苑小区看到,被整改后的老旧小区已焕然一新,每栋楼有了刷“脸卡”才能打开的门,智能门禁为守护小区建立起第一道防线,楼道小广告也销声匿迹。
对于独自生活的老龄住户来说,“刷脸系统”也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养老监测,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带来便利。独居老人每天出入小区因为需要“刷脸”,生活状态被了解得更加精准。“若老人两天都未进出小区,网格员发现异常后将及时上门查看,确保老人的健康安全。”小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廖邈说。
基于开放兼容的智慧社区物联网应用平台精心打造的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核心应用场景,实现了出入有记录、异常有动作、管理有协同、动态有更新、不断有迭代、被动变主动,让小区更智能、更便捷、更宜居。
三圣宫美食街人口密集,一键报警柱实现了视频监控、提醒、语音驱离等功能,使安全管理逐步走向智能化、可视化、痕迹化,作为街道狭窄的老旧社区,车辆一旦乱停就会导致道路的阻塞,目前40个监控摄像头,包含高清摄像头辅助以AI技术应用,构建起小区第二道防线。“道路上禁止停放、禁止堆放的区域呈红色,一旦出现车辆、垃圾,监控会马上报告,提高了治理效率和治理时间。”廖邈在社区综治中心指着监控画面解释说,高清摄像头为重点关注对象定制,社区关注的重点人员一旦出现,拍摄的头像会出现红色预警,监控人员会全程关注他们的行动轨迹和公共行为。
党建智能化 党群服务新维度
“第一次参加活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特别激动!”有着43年党龄的严阿姨兴奋地分享着能在社区跟党员同志们一起学习的感受,以此提高思想觉悟、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生活温暖且充实。“达人社区通”APP设置“党员亮身份”功能后,参加的党员越来越多。
据统计,目前社区内有党员228人,使用智能手机关注“达人社区通”APP的党员有113人,老党员使用非智能手机占比大,电话是主要联络方式。党员们在社区找到“家”,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践。
“达人社区通”APP的先锋行动版块清楚记录着党员们集中学习的内容,进一步调动党员积极性、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各支部书记的党课材料和党中央最新的会议要点都收录在微党课版块中,微党课让党员们在家就能上党课,实现自主学习有重点。
生活智能化 便民服务直击民心
在“便民服务”板块中,“达人社区通”涵盖了“办事大厅”“微诉求”“便民圈”“医疗服务”等8个子功能,小北街社区有居民2356户共计11460人,已注册3340人,达到每家每户至少一人在线。
目前,纳入了14个部门的44项服务,线上可直接办理的有高龄补贴、养犬登记、老年优待证等,真正推动“最多跑一次”的基层改革,其他服务可了解相应的流程和需要的资料,4月份以来在线服务已办理150多件。
“我是三圣宫巷11号房住户,我们这边下水主道漏水,希望你们来看一看,处理一下。”又一条信息显示在微诉求版块上。廖邈介绍,以前,当市民发现道路损坏、下水道堵塞、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时,必须到社区来报告,有些居民不清楚职能部门,有时会出现问题延迟处理的情况。微诉求让社区多了“眼”和“嘴”,群众需求从隐性到显性,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目前,社区已处理了200多条市民提出的诉求。
达州市数字经济局规划科负责人王小松介绍,智慧社区试点项目平台以党建引领、“吹哨报到”、部门协同等线上机制为保障,以视频分析、大数据算法、GS应急指挥调度等科技手段为支撑,直击基层治理服务的痛点、难点,共同促进达州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接下来,全市将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推广,进一步探索党建、基层治理、高新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为基层治理与服务插上“智慧翅膀”。(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