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驻达各单位:
根据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达市委发〔2009〕22号)和《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开展风险隐患治理整改;探索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职责分工
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所属企业、学校、社区及各行各业风险隐患调查、登记、风险评估、检查、监控以及本行政区域各类风险隐患监管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安排指导、规范本行业本领域及所属企事业单位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与县(市、区)政府共同做好可能引发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监管工作;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作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识别、排查、评估、整改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的日常工作。其中:
1.煤炭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烟花爆竹生产和批发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安监局负责。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规划和建设局负责。
3.大型公众聚集场所和大型商场超市以消防、治安为主要内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安监局、市文化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完成。
4.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塌、地陷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
5.重点林区火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林业局负责。
6.水库、大坝、堰、塘、河堤等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市水务局负责。
7.沿河沿江企业环境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
8.市属工业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经委负责。
9.交通运输企业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交通局负责。
10.各大医院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卫生局负责。
11.各级各类学校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督办。其中,各县(市、区)所辖学校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市教育局所属学校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市级各部门所属各类培训学校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市级各部门负责;各大专院校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院校自行负责。
12.中省直属企业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该企业自行负责。
三、方法步骤
对可能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或不稳定因素等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并根据排查整治结果落实监管责任人,对重点隐患部位实行全天候监控。
(一)普查登记。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察、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意见等多种方式,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要逐一对各类风险隐患建立档案,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的类型、成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上报单位以及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要对本单位的风险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并将有关情况按照隶属关系或所属行业报所在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天然气和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高危行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完成普查登记工作。
(二)分析评估。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多灾种耦合的可能性,需整改的内容、针对性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治理整改。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边查边改,将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普查登记的全过程。对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整改的风险隐患,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等,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果断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统计汇总。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风险隐患数据库,明确风险隐患集中的地区、行业和领域,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利用大比例尺地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绘制出直观的主要风险隐患分布图。要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行业、领域,将普查结果逐级上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五)总结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此次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汇总,研究改进意见,建立长效机制,并于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认识,密切协调配合,将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作为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组织精干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督促和指导;对没有按要求开展调查或者调查不全面、不彻底的,发现问题没有采取有力措施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因迟报、漏报、瞒报、谎报或由于事先没有排查监管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日常监管,夯实工作基础。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风险隐患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隐患监测网络;要加强动态管理,对新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及时登记,对已不构成风险隐患的要及时核销;各基层单位要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根据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监管的长效机制,建立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实现各级各类风险隐患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县(市、区)政府在制定城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安全因素,合理布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风险隐患与人群密集区的距离符合有关安全要求,有效控制次生、衍生事件风险。
附件:1.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
2.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统计表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件1:
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
报送单位: 年 月 日
风险隐患名称 | | 地点 | | 行业监管部门 | |
主体责任单位 | | 责任人 | | 联系电话 | |
风险隐患基本情况 | 从前已知的风险隐患( ) 本次新排查出的风险隐患( ) | ||||
风险隐患具体内容 | | ||||
风险隐患形成原因 | | ||||
风险隐患的可控性 | 可控( ) 基本可控( ) 不可控( ) | ||||
可能造成的危害级别分类 | 特别重大( ) 重大( ) 较大( ) 一般( ) | ||||
可能引发的次生危害 | | ||||
采取的防范措施 及整改期限 | | ||||
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 已完成( ) 整改中( ) 尚未行动( ) | ||||
应对该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情况 | |
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备注:有选项的在括号内打“√”。
附件2:
达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统计表
报送单位:(章) 年 月 日
序号 | 风险隐患名称 | 风险隐患 所在地 | 可控性 | 级别 | 是否整改 | 主体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行业监管部门 |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