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9.18”洪灾是我市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洪灾。为准确掌握“9.18”洪灾灾害损失情况,科学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快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市政府于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组织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对“9.18”洪灾灾害损失进行了分析评估。现将有关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灾情
“9.18”洪灾造成全市7个县(市、区)313个乡(镇、街道办)476.6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人,因灾伤病2381人,转移安置32.07万人,倒塌农房13725户40632间,损坏农房40328户6049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9.19万亩,成灾92.01万亩,绝收26.56万亩;全市沿江、沿河38个场镇、3座县城和达州市主城区进水,部分通讯、电力、交通中断,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0.03亿元(其中:农业11.56亿元,工矿企业11.09亿元,交通通讯基础设施13.91亿元,科教文卫5.57亿元,群众财产损失7.9亿元)。
二、灾害特征
(一)降雨区域广。“9.18”特大洪灾强降雨区域包括达州7个县(市、区)以及巴中市全境,雨量极大且区域集中,雨区主要位于巴中南江、通江、巴州和我市渠县、达县、万源市等地,涵盖巴河、州河两大流域和渠江干流区域,是我市有灾害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秋汛。
(二)降雨强度大。受高空低槽和低层暖湿气流影响,全市境内普降暴雨、大暴雨,全市有123个站点雨量达暴雨以上,其中68个站点雨量达到大暴雨,23个站点雨量超过150毫米,万源市永宁乡雨量达271.8毫米,渠江流域面平均雨量达112毫米。巴中市52个站点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南江雨量401.3毫米、巴州区雨量216.3毫米、通江雨量125毫米、平昌雨量150.2毫米,南江和平最大雨量达437.6毫米。
(三)淹没时间长。强降雨从9月16日持续至19日,持续时间长达96个小时,强降雨形成径流,洪水高水位行洪时间长,渠县文崇、报恩等5个乡镇45个村和达县永进等3个乡镇18个村的低洼地段被洪水浸泡时间长达50小时以上。
(四)受灾范围宽。“9.18”洪灾共造成全市7个县(市、区)313个乡(镇、街道办)476.6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1座县城(渠县)被淹,渠县文崇镇、报恩乡、三汇镇、土溪镇、青神乡、青龙乡、临巴镇、李渡乡、望溪乡、李馥乡、天星镇、渠江镇、鲜渡镇、渠南乡、流溪乡、汇南乡、丰乐乡、琅琊镇、渠北乡、汇北乡、汇东乡、锡溪乡、河东乡、望江乡、和乐乡、静边镇、鹤林乡、清溪乡等28个乡镇场镇被淹,达县江陵镇、桥湾乡、永进乡、银铁乡、洛车乡、龙会乡、石梯镇、道让乡、虎让乡、渡市镇等10个乡镇场镇被淹。
(五)水位创新高。受之前“7.6”、“7.16”、“8.4”暴雨洪灾影响,全市河流、水库蓄水量已到最大,土壤储水能力已达饱和,“9.18”洪灾期间随着巴河、渠江流域干流、支流两大暴雨区降水的叠加袭击,形成了罕见的成片、成面的洪水泛滥、漫涨,加之平昌风滩电站以每秒30000立方米速度泄洪,洪水来势凶猛,水位直线上升,巴河水位净涨30米左右,造成巴河下游的达县江陵镇、桥湾乡和渠县文崇镇、报恩乡等沿河7个乡镇瞬间被淹,洪水水位比2010年“7.18”洪灾高出7米以上;江陵镇超常年正常水位26.6米,道让乡迎河村超1847年历史水位(有记载以来历史最高水位)5米左右;渠江干流整体出现超保证水位特大洪水,渠县城区水位涨幅达25.36米,超保证水位5.35米,超2010年“7.18”特大洪水水位0.56米,为历史最高水位记录,城区最大淹没水深15.36米,县城近三分之二被淹;渠江三汇站出现洪峰水位267.81米(比2010年“7.18”过程高1.21米),超保证水位6.67米,相应流量29400立方米每秒(比2010年“7.18”特大洪灾该站洪峰流量大1700立方米每秒),为100年一遇的超历史实测记录的最大洪水。
(六)次生灾害重。“9.18”特大洪灾还带来了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共造成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823处,其中滑坡1552处,崩塌155处,泥石流24处,不稳定斜坡63处,地面塌陷29处,潜在受威胁人数86540人,潜在经济损失19.9亿元。
三、损失情况
(一)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一是因灾伤亡多。全市因灾死亡12人,因灾伤病2381人。二是房屋损毁重。全市倒塌房屋13725户40632间,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渠县文崇镇谭坝村411户、文崇村227户,报恩乡清河村579户、金光村160户,李渡乡灯台村113户,达县桥湾乡永睦村123户、陈余村119户,永进乡永安村118户,银铁乡流河村170户。三是财产损失大。“9.18”特大洪灾正值秋收结束,稻谷、玉米等主粮已收获入仓,由于洪水来势迅猛,高位行洪时间长,群众毫无思想准备,根本来不及转移,除衣被、家电等全部损失外,沿河受灾户家中存粮几乎全被洪水冲走,少部分未被洪水卷走的粮食全部变霉、发芽。据统计,全市共损失粮食1.69亿斤、棉被17万床、衣服150万件(套)以上,损失家电数以万计。
(二)三大产业遭受重大损失。农业上,“9.18”洪灾造成农作物受灾139.19万亩,成灾92.01万亩,绝收26.56万亩,毁坏耕地1.33万亩。农村机耕道路损毁2672公里,提灌站受损562处。国有林场、基层林业站所房屋垮塌402平方米,新增危房16851平方米。损毁草地3.5万亩,损毁苗圃495亩,占今年育苗面积3305亩的15%,毁损天保公益林、退耕还林7.3万亩,损毁林业产业基地3.26万亩,损毁护林瞭望台15座、林区道路212.9公里、供电线路51.1千米、通讯线路69千米。垮塌禽畜圈舍25280间,死亡大牲畜2.78万头、家禽9.98万只。工业上,工矿企业受灾477户,54户规模以上企业被迫停产,其中重灾企业31户,淹没厂区45万平方米,冲毁厂房、职工宿舍400余间,损毁机器设备近2000台套,冲毁原材料、半成品、产品30000余吨。川东水泥有限公司、川东铸石有限责任公司、渠县天然气公司及部分供水排水企业受灾严重;电力企业受灾9户(地方电力企业5户),10座水电站被淹,发电及转供设备设施严重受损,国电华蓥山电厂8000吨电煤被冲走;35KV线路损毁1.6公里,10KV线路损毁158.81公里,低压线路损毁741.8公里,变压器及变台损失423处,电表损失26801只。第三产业上,因灾撤离和停业47个(台)网点,全市商务系统各类损失1.419亿元,其中城区市场、超市损失5000万元,乡镇农贸市场损失3000万元,乡镇村商业网点损失4200万元,餐饮住宿业损失 1500万元,屠宰企业损失485万元。
(三)基础设施遭受重大损失。交通上,全市道路路面损毁(不含路基冲毁)3123公里,垮方162.63万立方米,冲毁路基990.71公里,局毁和全毁桥梁38座,局毁和全毁涵洞1403道,公路中断311处/207条(其中国、省道26处/6条)。水利上,供水工程受损31处,水库工程受损11座,灌区渠系工程受损256处72.9公里,山坪塘受损210口,提灌站受损5处,堤防护岸工程受损9处,水保设施受损3处,水产设施受损4处。水文监测设施损毁2处。通讯上,达州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达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达州分公司三个公司均不同程度受损,共计损坏基地720个,损毁光缆73500.3皮长公里,基地电池受损60组,倒断电杆2423根,油机损坏40余台,受灾的营业厅达128个。同时,气象分站损毁严重,自动气象监测站损毁23个,天然气、自来水管网、泵站等城市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损坏。
(四)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教育上,356所学校不同程度受灾,新增D级危房34110平方米,B、C级危房132521平方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143933台套件,毁坏课桌凳48179张,毁坏图书622985册。其中:渠县93所学校受灾,新增D级危房26342平方米,B、C级危房86552平方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130742台(套、件),毁坏课桌凳29864张,毁坏图书528578册。特别是渠县文崇、报恩等乡镇中小学受灾严重,损失巨大。达县42所学校受灾,新增D级危房1710平方米,B、C级危房10336平方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9540台套件,毁坏课桌凳4625张,毁坏图书60900册。特别是达县桥湾、龙会、江陵、道让等乡镇中小学受灾严重,损失巨大。卫生上,共有75家医疗卫生机构受灾,被淹房屋3492间90390平方米,倒塌房屋1间150平方米,造成危房453间13680平方米,损失药物19672件、器械5869台(件),损失大型设备103台(件),其中:渠县34家医疗卫生机构在洪水中受灾,渠县人民医院和报恩、文崇等乡镇卫生院受灾特别严重。渠县人民医院21台(件)大型医用设备被淹;药物损坏8874种、器械损坏2375台件;受灾乡镇卫生院被淹房屋1413间、38260平方米;造成危房152间4640平方米。达县23家医疗卫生机构受灾,境内巴河沿线的江陵、桥湾、洛车、道让、龙会等乡镇卫生院受灾损失巨大。乡镇卫生院被淹面积约22000平方米,造成危房150间4480平方米,包括医用X光机等大型设备62台件、药品4594件、器械1538件被淹。新农合信息系统瘫痪。公共福利设施损失重,渠县、达县、万源市36所敬老院(包括渠县土溪、鲜渡等乡镇的24所敬老院,达县管村、石梯等11所敬老院和万源市黄钟敬老院)不同程度受损,损坏床位达720张,直接经济损失达440万元。
四、评估结论
(一)灾害损失总论。“9.18”特大洪灾导致巴河、渠江流域沿河38个乡镇粮食作物减产或绝产,大量土地被冲毁难以复耕,存粮被淹霉烂或冲走,部分学校停课,部分工厂停工,渠县和达县等地交通、通讯一度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50.03亿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二)损失等级评估。按灾害损失程度,将渠县、达县划分为极重灾区,万源为重灾区,大竹县、宣汉县、通川区、开江县为一般灾区。按此划分后,全市共有极重受灾乡镇20个,重灾乡镇53个,一般受灾乡镇156个。
(三)减灾工作建议。一是建立渠江流域联合调度协调机制。与巴中市互通信息,协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巴河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建立防灾减灾资金投入机制。每年由各县(市、区)足额预算防灾减灾资金,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普及公众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从而减轻灾害损失。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