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江县坚持“凝聚组织优势、注重综合开发、培育多元主体”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2018年,该县23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至50万元、2个村实现50万元以上。
创新“飞地经济”
实现“村企”共赢
“地处山地丘陵,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一直制约着村里的产业发展。”永兴镇何家垭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恩毅介绍说,2018年,该村利用县级产业扶持资金65万元,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入股开江县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8.5万元。
近年来,该县依托现代农业“4个十万亩示范基地”和大闸蟹、小龙虾养殖优势产业,鼓励区位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的村利用上级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整合扶贫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按照年纯收益不低于13%进行效益分成,形成了“飞地经济”村企“共赢”发展模式,探索出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子。目前,这种“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已辐射全县20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019年预计分红267.41万元。
探索“服务创收”
做好“借鸡下蛋”
在宝石镇茶坪村,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可以免费领取银杏种苗进行种植,以此增加收入。茶坪村党支部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积极与四川省银杏实业有限公司对接,公司免费提供种苗并保底回收银杏叶。2018年,该村党支部引导村民自主发展银杏2700亩,实现村集体收益约4万元。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该县积极鼓励村集体通过创办实体、创新服务、劳务合作等形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种苗提供、农田机耕、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有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取得集体收益。截至目前,该县已有7个村集体获取管理服务费约20.73万元。
坚持自主发展
增强“造血”能力
“我现在年龄大了,没想到还可以通过村集体分红挣钱,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在开江县宝石镇程家沟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领到分红的农户张祥瑞激动地说。
从2016年开始,开江县大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利用集体土地、山林、荒地、水面等资源,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土地,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花椒5260亩、银杏3910亩、柑橘1860亩、青脆李1217亩、茶叶1540亩、翠冠梨800亩、水产养殖2136.4亩,2018年实现集体收益561.23万元。
加强合作经营
破解发展难题
“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回龙镇陈家沟村入股57万元合作种植中华油桃、蜜柚等果木,目前收益100余万元,按照保底分红,陈家沟村村集体可分红14.4万元。”北京金密源开江分公司法人代表吴余富介绍说。
为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该县鼓励村集体以资产、资源、资金与业主合作发展,有效破解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发展难题,实现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目前,开江县已引进业主58名,吸引社会资金9474.9万元,通过合作经营药材、青花椒、生猪、肉牛等产业,带动村集体增加收益260.25万元。
全面摸清“家底”
有效盘活资产
甘棠镇冠子山村坚持“盘活资产变资金”思路,对该村闲置的6口山坪塘、500亩荒山及老旧办公室和1个占地400平方米的村小进行清理登记。2018年6月,该村出租1口山坪塘,获得租金3000元。
为将闲置资产最大化用于增加集体收益,该县对196个行政村闲置资产进行清理,目前已清理闲置山坪塘528口、荒山21369亩、老旧办公室7743平方米、废弃校舍41625平方米。通过鼓励村集体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运作,目前该县共计出租村集体闲置山坪塘6口、老旧办公室4个586平方米、废弃学校5所2620平方米,增加村集体收益19.52万元。(廖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