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常常出现种种短板:一才难求用工难,土地瓶颈建厂难,项目引进落地难,被喻为“转型的火山”。为此,大竹县积极采取“三抓”举措,切实变“转型的火山”为“转型的动能”。
抓人力招聘
针对企业用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着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力供需信息、培训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从“招”和“育”上共同发力。通过组建人才招聘团集中赴高校现场引才、组织双选会、引导本地职业学校与企业加强对接、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的方式,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有力缓解人才及“用工难”问题。同时引导县职业中学、百岛湖职业技术学校等,与全县民营企业加强对接,探索订单式育才,科学设置专业,为企业定向性培养服务型、技能型人才,有力缓解“用工难”问题。通过高校引才、引凤归巢、现场招聘等方式,为“瑾瑜体育”“天宝集团”等公司招聘工人3500余名,引进企业管理型经营型人才160余人。
抓标准厂房
坚持高标准推进“1+3+10”一区多园多点布局,推动以川环科技、川东电缆、西南富士电梯为龙头的机械制造组团;以海螺水泥、西南建材、鼎泰陶瓷为龙头的能源建材组团;以西部鞋城、玉竹麻业为龙头的轻纺鞋服组团;以东柳醪糟、竹海玉叶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组团的标准厂房建设。上半年,经开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49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5.6万平方米,新增土地储备400亩,新建道路3公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全面建成。
抓引资平台
持续夯实省级大竹经开区、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四川体育产业园区“三大产业承载平台”,继续瞄准“三类500强”和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招大引强、招新育优。截至目前,竣工投产项目7个,开工建设项目17个,目前正积极对接洽谈项目39个,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个,总投资额305.5亿元,全县引进到位资金96.3亿元。(魏家明 刘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