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万源市在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坚持“四个并重”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干事创业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坚持宣传引导与内外监督并重。编写村党组织设置、村“两委”班子配置等《村级建制调整改革100问》,利用“党员活动日”“村(居)民说事会”等方式,讲清有利于村级“党建联盟”、乡村治理等“五个有利于”和村级组织功能、党建惠民取向等“十个不会变”,在村党组织QQ群、微信群发起“我支持、我参与,建制调整有道理……”顺口溜接龙;开展乡镇主要领导——村“主职”——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四轮谈”,引导党员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坚持在引导中监督、在监督中引导,把有令不行、转移财物、拉帮结派、传播谣言、无视纪律“五条禁令”作为村“两委”内部监督重点,在市乡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每个村民小组明确1名监督员,织密基层群众监督网。
坚持全面画像与设岗核职并重。制定村情民意调查、征求意见表,由县级领导带队,召集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及片区党建工作联络站、乡镇力量,逐村开展总人口与党员数、村“两委”班子运行、党员群众愿景等“七个摸准”研判,因地画出“标准像”,形成“一村一方案”。坚持因事设岗、因村核职,按照每村4名常职干部基本标准设置职数,综合合并村数量、辖区面积、人口与党员数“三大要素”,同时考虑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等因素,可“追加”1—3个职数,其总职数不得超过7个,确保村干部队伍精干高效。
坚持多元揽才与择优使用并重。推行“择优留任一批、培树选用一批、统筹派选一批”办法,注重把公信度高的现任村干部和优秀农民工、后备力量、退役军人、“农创客”等纳入村级换届后备人选“大盘子”;对无合适后备人选、家族势力复杂等类型村,由乡镇统筹调剂或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统筹选派,杜绝“矮子里挑将军”。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导向,公开5个基本条件、5个优先条件、8个否决条件,推行职数核定、人选摸底、综合比选、县级联审、公开任职“五步法”,建强村临时党支部和工作委员会。注重延续考察,凡3个月“磨合期”存在“班子内耗”或“人岗不适”的进行组织“微调”。
坚持缓冲过渡与风险防控并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至集中换届前“过渡期”,原则上原任村干部的基本报酬不变,连续计算工作年限。对落选且无不良操行的村干部,按照推荐考录公务员一批、正常离任补贴一批、引导领办村合作经济一批、支持鼓励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办法,因人做好思想疏导,让“留”者心中有责、“转”者心甘情愿、“退”者心悦诚服。注重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期间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市乡村“三级”联防网,针对合并村命名、“三资”处理方式等群众诉求,推行“归口登记、实地调查、协商处理、限期回复”办法,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高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