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大竹县政法工作的成绩单,平安大竹建设步履铿锵,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开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阶段性目标……
近年来,大竹县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政法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显著;增强法治意识,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树立善治思维,社会治理格局全面优化;完善防治体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提升教育治理理念,建设过硬政法队伍,推动全县政法工作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
综合治理蹄疾步稳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
2017年以来,大竹县紧紧抓住“全省综治中心建设示范县”的有利契机,制定了《大竹县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设计方案》,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作为综治重点工作,通过整合综治信息平台、网格服务管理平台等四大平台,定位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等五大功能,打造指挥监控、群众诉求、为民服务等六大中心,落实议事例会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七大机制,确保了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规范化运作,真正将综治中心打造成集“打、防、管、控”于一体和“联调、联防、联治、联管、联抓、联创”的六联融合综治应用平台。
以“试点带动、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大竹县实行“城乡一体、分级建设”工作总基调,以实战化、实体化为建设目标,强化建设乡镇综治中心,细化考核措施,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实现其他信息系统与综治中心无障碍接入。在村级则推出综治办、村级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综治工作站、便民服务站“五合一”的建设模式,精心打造示范点,扩大辐射面,全面建设各级综治中心,保障综治中心作用的最大发挥。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街道)、社区、村综治中心分别建设31个、69个、321个,今年底将实现综治中心建设三级全覆盖。
创新结“网”织就平安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大量“陌生人社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整合分散资源的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
大竹县坚持“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创新特色”的工作理念,将县乡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各级综治中心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全面提高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质效,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管理根基,提升了全县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为促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大竹县网格中心提出了“打造大竹特色、创新网格管理”的工作口号,明确了政策法规宣传、民情信息采集等八项工作职责,先后出台了多项岗位制度、工作意见和措施,突出打造网格全覆盖、资源全整合、网解万户忧等十大亮点,完善网格工作激励机制,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水平,强化政法网格员队伍建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2020年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营报告》各项数据中,大竹县连续4个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达州第一名。
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千余名专、兼职网格员践行“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的理念,采取上门服务、错时服务等方式,为居家隔离人员及特殊人群家庭代办民生事项2568件次,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竹乡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众志成城共护和谐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大竹县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以法治建设为主线,纵深推进全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引导更多群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围绕平安大竹建设,大竹县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平安建设二十条措施》等文件,按照“2+8”防控模式织密社会面巡逻防控,即选强用好公安特巡警和综治巡逻两支专业治安防控队伍,发展壮大网格员、义务治安巡逻员等8支群防群治队伍,整合6大群防群治网,大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全县形成了横向点面结合全域防控、纵向县乡村组户5级防控的治安防范格局。同时,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乡乡有平台、村村有监控”,进一步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覆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如今,全县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年发案数大幅下降,八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居历史最低水平,社会平安稳定局面持续巩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一度高达99.65%,大竹县先后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县”“维稳工作先进县”。
平安是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压舱石”。大竹县政法系统以铁一般的决心、意志,打赢了一场场安保维稳的硬仗,用丰盈的战果筑牢人民群众的“安全壁垒”,还将更接地气、更有质感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绘就“平安大竹、和谐大竹、法治大竹”的美丽画卷。□曹芮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