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宣汉县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定执行国家、省、市“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多措并举筑牢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底,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和少生病”问题,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基础。
截至2019年12月底,宣汉县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全方位医疗救治和健康扶贫多层次救助,已帮助因病致贫27549户94215人实现脱贫。
全面落实医保政策
筑牢群众脱贫基石
“小病病掉半头牛,大病卖掉一栋楼”,体现了过去贫困群众看不起病的无奈。宣汉县因病致贫人口多、任务重,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是开展健康扶贫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该县“真金白银”支持,千方百计施策,全面落实各项医保政策,筑牢贫困群众脱贫基石。
据悉,该县贫困人口全部由财政兜底,免费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各年度参保率均达到100%。近五年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个人医疗参保费用2.0201亿元。统筹使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倾斜支付、卫生扶贫基金救助”,达到兜底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截至2020年6月,医保累计扶持19.27万人次,兑现医保扶持资金7.488亿元。同时,大力加强“卫生扶贫基金”救助,贫困人口就医减负明显。自2016年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以来,基金募资规模达1800万元,对合规转诊县外住院治疗和县域内住院治疗贫困患者进行了专项救助。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救助12万余人次,兑现救助资金1730余万元。
同时,精准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确保全面落实。免除贫困人口一般诊疗费、院内会诊费、白内障复明手术费和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贫困孕产妇免费分娩服务、免费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全面落地落实。累计减免3.167亿元,累计补助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费用368万元。
全力健全医疗体系
建成“30分钟服务圈”
“现在太方便了,一点小病在乡村医生那里,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接受治疗。以前卫生条件达不到,随便得个啥子病,都要跑到县级医院,麻烦得很……”家住石铁乡池岸村的文大爷感慨地说。
为了让群众能看好病,该县针对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村卫生室“空白点”“空壳化”现象严重等实际情况,大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医疗网络,建成了“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着力“硬件”打造,强化基础投入。从2014年至今,该县先后投入资金约8.5亿元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硬件升级和医疗设施设备更新。经过5年连续投入,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新增(升级)业务用房14.4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00余张,新增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84台;规范建设村卫生室492个,且全县实施标准化建设的5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11个贫困村卫生室均100%通过达标验收,村卫生室“空白点”全部消除。
目前,全县现有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二级甲等中医院1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家,建成省级重点专(学)科11个,其中宣汉县人民医院是“全国100强县级医院”和“全省医疗质量提升学习标杆”。基层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匮乏问题得到充分解决,“感冒不出村、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提升“软件”实力,优化人才队伍。近几年来,宣汉借助项目资金,累计培训乡村医生3304人次、医疗相关质控培训5370人次,公共卫生专业培训4650人次,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政策培训3860人次。稳步提升乡、村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改革用人制度,建立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医乡聘”人数达40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逐渐增强、配置更优,能充分满足广大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注重“联动”创新,凝聚扶贫合力。制发了《宣汉县2016-2020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方案》,明确由6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深度贫困村所在地的1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2015年以来,6家县级医疗机构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10余名,支援物资设备20余万元,帮助受援单位培训医护人员120余人次,其中10余位受训人员已成为当地医院业务骨干,帮助受援单位开展新技术10余项,填补了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空白。
目前,全县56%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了中医馆,90%以上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同时,切实开展“感动宣汉好医生”“最美好护士”“最美乡村好医生”评选表彰活动,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大力加强习惯教育
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宣汉县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平台,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扶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疾病防控工作思路,完善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县乡医疗机构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疾病综合防控网络体系。采取医务人员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方式,扎实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慢病患者的管理、干预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充分利用LED电子显示屏进行健康素养66条宣传,加大橱窗、宣传栏的健康教育知识更换力度,针对当前秋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进行宣传。
同时,扎实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扎实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目前,已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卫生乡镇”、22个省级“卫生乡镇”。
随着卫生习惯的养成,群众疾病少了,身体棒了,家庭幸福了,群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张平 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