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
9月13日,大竹县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昨天,记者在重灾乡镇二郎乡看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下,卫生、电力、环卫等部门及时开展灾后救助,受灾群众也积极进行自救,争取早日回家。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大竹县二郎乡政府办公楼时,几名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方便面和肉饼往一辆小货车上进行转移。“等会,这些食品将挨家挨户发放到受灾群众的手中。”一名工作人员称,当天上午,二郎乡还未恢复供气供电,只能委屈乡亲们再凑合一顿。
这时,92岁的老大爷罗陆成在女儿的陪护下,从政府办公楼走了出来:“我们得回家一趟,收拾一下那些被水淹过的家什。”洪灾发生后,二郎乡及时成立了4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其中一个安置点就在政府办公楼上。然而,当记者来到安置点却发现空无一人,原来受灾群众均趁着白天赶回家中,开始清理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污泥。
来到二郎乡街上,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房屋,两天之前,洪水漫过了这些房屋的一楼。此时,街边齐齐堆放着居民们从屋里搬出来的家具、电器等物品,每家每户都在擦洗着家具上的污泥。“现在先大概清洗一遍,等恢复供水后,再将这些家具彻底清洗干净。”居民陈清云告诉记者,由于尚未恢复供水,当天一早,他已经在附近的小河沟挑了三次水。记者看到,陈清云家的一楼地板,已经冲洗得干干净净。
这时,一辆洒水车来到现场,开始沿街为居民提供清洁的自来水。与此同时,不时有背着消毒液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街道上来回消毒防疫。随着街上的房屋陆陆续续被打扫干净,街边的垃圾也开始逐渐增多,守候在现场的20多名环卫工人随即挥舞铁铲,及时将这些垃圾转移到垃圾车上。
“今天上午已经运走了3车垃圾,我们争取在今天之内将街上的垃圾全部清运干净。”一名环卫工人称,被洪水浸泡过的垃圾异常沉重,清运时颇耗体力,但只要能尽快恢复街道上的环境卫生,累一累也是值得的。
“嫂子,在我们没有来检查之前,你千万不能触摸家中的电源插座。”一路上,大竹县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被水泡过的电线极易短路,我们在恢复供电之前,必须对所有受灾房屋的电路进行检查。”记者看到,一路工作人员在前方进行宣传,紧随其后又有一路工作人员在对居民家中的电路进行查看,很快,一些居民家中的电灯陆续亮了起来。
来到二郎乡卫生院,不少医护人员正在清洗被水泡过的设备,而躺在医院三楼病房的高位截瘫患者冯裕光,至今还感慨不已。 13日早上5时许,洪水猛然堵住了医院大门,此时医院内只有值班的2名男医生和1名女护士,但正在1楼接受住院治疗的就有7名患者,其中有3名患者和冯裕光一样行动不便。
洪水涨势凶猛,3名医护人员来不及多想,背起这3名患者就往医院3楼跑。将所有的患者都安顿妥当之后,3名医护人员才返回1楼抢救重要的设备和药品,遗憾的是,仍有大量设备和药品最终被洪水摧毁。与此同时,卫生院院长阳书均也闻讯赶往卫生院,后来搭乘武警官兵的冲锋舟,方才将购买到的食品送到病房内。尽管患者们被洪水困在医院内整整一天,但没有一人因此饿肚子。“作为医生,无论何时想到的首先是救人。”阳书均说。
昨日下午6时,二郎乡党委书记邓奎松传来一个好消息:“现在,乡里已经恢复了供电供气,正在积极恢复供水!”
危房上2名群众喊救命党员突击队员冒险跳入洪流
倾盆大雨整整下了一夜,大竹县清河镇,东柳河水猛涨,洪水咆哮着翻过2米多高的河堤,向堤内的田地农舍冲去。“有两个人被洪水困在一栋垮垮房上,在喊救命!危险得很!”9月13日上午9时许,清河镇党委政府的值班电话骤然响起。 两名群众 转移肥猪被困
打电话的是清河镇快活村的村支书蒋成贵。被困的是养猪场老板罗觉跃和帮忙转移肥猪的清河居民罗觉忠。事情是这样的:罗觉跃在快活村有一家养猪场,喂了160头猪。洪水来袭,焦急万分的罗觉跃向蒋成贵求援,请他帮忙喊人转移肥猪。蒋成贵立即找人帮忙。猪转移得差不多了,罗觉跃和罗觉忠最后离开养猪场,“我们一心想再抢点东西,减少损失,没想到洪水那么快就封了门。”罗觉跃和罗觉忠淌水从养猪场出来,水已经淹到了他们的胸口。
“跑不脱了!”养猪场门外有一栋废弃多年的烂房子,墙已经开裂,梯子也是垮的,房顶掉了一大块。罗觉跃和罗觉忠只好淌水过去,爬上二楼避险。没多一会儿,避险房子的一楼就全部被淹。站在安全地带的蒋成贵焦急万分,火速给镇上打电话求援。 30名党员 组成突击队
情况紧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镇政府、派出所、社区、快活村的近30名党员组成了救援突击队,现场的群众也积极参与。
此时,二人被困的房子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最近的岸边离他们也有近100米远。向上级求援,时间来不及。组织自救!镇党委书记蒋良平、镇长欧明川当机立断,商定了救援方案。
猪场边有一棵大树,要是能把救援绳送到猪场,然后将绳子一头固定在树上,另一头固定在岸上,就能把被困的两人救出来。派出所所长 三次跳进洪流
“我水性好!能游过去。”清河派出所所长朱建华脱掉警服站了出来,穿上救生衣,绑上救生绳,跳进了洪水。水流太急、救援绳下水后挂住水中的杂物产生极大的阻力,朱建华失去了控制!“危险!快拉回来!”大家急忙猛拉拴在朱建华身上的绳子,把他拉了回来。第一次救援失败了。
先送一根细绳子到猪场,再用细绳把较粗的救援绳拖过去。第二套方案马上出台。
朱建华再次跳下河,同时带上为被困人员准备的救生衣。与被困人员汇合后,朱建华得知,罗觉跃不会游泳。这个情况,朱建华只得又跳下水,游回去报告。
再派人游,先送细绳子过去,再把救生圈拉过去,让不会游泳的罗觉跃套上救生圈穿上救生衣,来个“双保险”!“不,旁边再找水性好的同志护住,来个‘三保险’”!新的方案又提了出来。
谁去?“朱建华已经游了三次,体力消耗太大,不能冒险!”镇干部蒋鸿君站了出来,穿上救生衣。
“你水性没我们好。让我们来!”在一旁观战的村民周未和陈明吉主动请缨,跳进洪水,再次将绳子送到了猪场里,同时将救生圈也送了过去。罗觉跃和罗觉忠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岸上人员连忙拉动绳索,100米、50米、30米、10米……上岸了!群众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