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大竹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到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302元提高9129元,年均增幅25.81%,全面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达标率均为100%;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了户户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和广播电视,幸福生活在田畴沃野上铺展,我县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
2014年初,大竹县贫困发生率为10.3%,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举全县之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每年研究制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扶贫专项行动。建立联系帮扶和结对帮扶机制,30名县级领导分别挂帅13个脱贫“战区”,联系全县31个乡镇(街道)、67个贫困村(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由70个贫困村合并为67个),统筹全县105个县级部门、城区学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帮扶资源,实行1.3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一对一”“N对一”联系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对标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人口“一超六有”标准,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缺啥补啥”原则,聚力补齐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政策兜底等短板。2015年至2020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7亿元。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28处,农村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94.6%;农村电网全面升级,供电可靠率达100%,电压合格率达100%,通电达标率100%;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8.15亿元,新建村道684.1公里,加宽村道349.3公里,100%乡镇、建制村通硬化公路,100%乡镇、建制村通客运,全面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用电、出行等难题。2014年以来,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投入9.23亿元,新建8个乡镇卫生院和70个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40个乡镇卫生院,全面更新换代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施设备,保证了乡乡有达标卫生院、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2016—2019年全县共新建4G通信基站182个、升级改建4G通信基站550余个。2018年9月底,全县70个贫困村通信网络达到脱贫标准,全县374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2014年以来,实施贫困户“四改一治理”和困难群众“微心愿”行动,建成扶贫新村67个、幸福美丽新村59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502户,投入资金6.65亿元,完成易地搬迁5185户1.57万人;义务教育、产业发展、就业、金融、医疗等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不断健全。2016年以来,全县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累计68554人次,发放补助4693万元,全县社会扶贫总投入资金4.0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39个,助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2019年底,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累计脱贫9080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3%降为0。2019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县退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34个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县摘帽目标。
自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竹县连续两年被省委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三年获“五个一”帮扶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成功承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大竹现场,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充分肯定,“双靠近三融合”脱贫攻坚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三落实”“队伍带好、脱贫有招”工作推进评赛会等经验被《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等宣传推介,防返贫工作经验获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